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70℃条件下,粘纤平均含量为8.60%,远高于标识含量4.80%,溶解后残留物在显微镜下观察,粘纤全部溶解,但有少量棉纤维受损变薄,影响试验结果。
表5 40℃下甲酸/氯化锌法溶解粘胶纤维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40℃条件下,粘纤平均含量为4.52%,与标识含量4.80%相差0.28%,,用显微镜观察残留纤维,粘纤完全溶解,剩余棉纤维未发现有明显的损伤。
虽然GB/T2910.6—2009给出的两种实验条件均能用于棉/粘胶纤维混纺织物定量分析,但是70℃条件对于粘纤含量较少的深色牛仔面料定量试验误差偏大,且试验稳定性较差;而40℃条件较为温和,在处理部分此类面料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是,溶解完毕必须观察残留物形态,必要时须用物理法进行结果验证。
3结论
(1)对深色牛仔棉/粘胶纤维混纺织物定量分析前,要先对织物进行预处理,去除织物上的非纤维物质。通过实验得出的预处理工艺条件为:5 g/L NaOH溶液100℃沸煮40 min~60 min。
(2)深色织物进行甲酸/氯化锌溶解实验前,要先对织物进行脱色处理,棉/粘胶纤维混纺织物脱色时可选择保险粉法或次氯酸钠法,但对于还原染料染色织物来说,保险粉法脱色后颜色回复,而次氯酸钠法可永久脱色,且次氯酸钠法在定量分析中过滤效果良好,优于保险粉法。
(3)甲酸/氯化锌法溶解含少量粘胶纤维的棉/粘胶纤维牛仔织物时,40℃条件的试验结果比较接近真实值,70℃条件的试验结果普遍高于真实值,当试验结论有争议时,建议以物理法检测为准。
参考文献:
[1]GB/T2910.6—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S].
[2]李波,朱洪亮.纺织品定量分析中还原染料的脱色方法分析[J].中国纤检,2012,(01)(下):59-61.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