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测试方法,检验匀染剂201和匀染剂PSP的匀染性,得到的结果见表2和表3。同时,测试不加入匀染剂染色时染料的匀染性,结果见表4。
由表2的数据计算得出,匀染剂201的相对不匀度为:S(L*)=0.12,S(a*)=0.14,S(b*)=0.14;总不匀度为:S(a*)+S(b*)=0.28。
由表3的数据计算得出,匀染剂PSP的相对不匀度为:S(L*)=0.08,S(a*)=0.99,S(b*)=0.16;总不匀度为:S(a*)+S(b*)=1.15。
由表4的数据计算得出,不加匀染剂的相对不匀度为:S(L*)=0.03,S(a*)=0.54,S(b*)=0.13;总不匀度为:S(a*)+S(b*)=0.67。
在染色过程中,首先,好的匀染剂应该是能够控制染料上染纤维的速度,使每个阶段的染色布样的颜色深度随着时间增加而递增,即L*值逐渐减小,这样计算出来的S(L*)值不能过小,过小则说明染料易瞬染。表4中布样②到布样⑥的L*值非常接近,S(L*)=0.03,说明不加匀染剂染色时染料会急剧上染纤维,使布面产生色花。其次,好的匀染剂应该是能够控制同浴的每只染料以相同的速度上染纤维,降低染料的竞染现象,使每个阶段的染色布样色光都一致,即a*、b*值变化不大,S(a*)和S(b*)越小越好,总不匀度也越小越好。匀染剂201的总不匀度为0.28,匀染剂PSP的总不匀度为1.15,不加匀染剂的总不匀度为0.67,说明匀染剂201有较好匀染性能,而匀染剂PSP的匀染性很差。
用弱酸性染料染锦纶时,染料以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共同作用而与纤维末端氨基结合,由于氨基含量低且纤维微结构均匀性差,因此染浴中染料分子对锦纶纤维有很强的亲和力,染色过程中容易瞬染,导致染色不匀[1]。所以不加匀染剂时,三种染料的竞染、瞬染现象严重,匀染性很差,染出来的织物颜色很不均匀。染色时加入匀染剂,匀染剂通过占据纤维上的染座与染料产生竞染,因而延缓染料的上染;或与染料结合减少染料直接上染纤维,然后通过移染达到缓染的效果[5]。匀染剂201能与染料或纤维结合,延缓染料上染纤维,所以有较好的匀染性。匀染剂PSP不能有效地阻止染料过快地与纤维结合,所以匀染性很差。
因此,以不加匀染剂染色得到的总不匀度为分界点,总不匀度越小匀染剂的性能越好。总不均度小于0.3,匀染剂性能很好;总不均度在0.3~0.6范围,匀染剂性能一般;总不均度大于0.6,匀染剂的性能很差,跟不添加匀染剂染色的效果一样。
对比常用的和新的两种匀染剂性能检验方法,我们不难发现,新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直观、清晰;常用的方法不够直接和精准。因此,新的方法是一种能有效检验酸性染料染色用匀染剂性能的方法。
3·结论
(1)用新的匀染剂性能检测方法测得的结果为:总不匀度越小匀染剂的性能越好。总不均度小于0.3,匀染剂性能很好;总不均度在0.3~0.6范围,匀染剂性能一般;总不均度大于0.6,匀染剂的性能很差,跟不添加匀染剂染色的效果一样。
(2)本文探索的新的匀染剂性能测试方案设计较合理,结合电脑测配色和数学计算方法把检测结果量化,能更快速、直观、有效地检验匀染剂的性能好坏。
参考文献
[1]沈志平.染整技术(第二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2]蔡苏英.染整实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于鲁晋,周强,黄中权,朱亚伟.锦纶染色匀染剂的匀染性[J].印染助剂,2008,25(7):31-34.
[4]杨忠伟,石红.电脑测色仪在纺织检验及生产上的应用[J].染整技术,2002,24(3):37-40.
[5]王存仓.纺织染整助剂导论[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