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锦纶染色匀染剂性能检验方法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3日

1.3.2常规测试方法(移染性)

用Datacolor电脑测配色仪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下,移染后色布、白布的表面深度K/S值,移染率按公式(1)计算:

移染率=[(K/S)2/(K/S)1]×100%(1)

式中:(K/S)1代表移染后色布的K/S值;(K/S)2代表移染后白布的K/S值[3]。

1.3.3新的测试方法(匀染性)

用Datacolor电脑测配色仪测出①~⑥号染色布样的CIE 1976 L*、a*、b*值,其中,L*值是表示颜色的明度值,明度值越高,颜色越亮;a*值是表示颜色的红绿度,正数偏红,负数偏绿;b*值是表示颜色的黄蓝度,正数偏黄,负数偏蓝[4]。以⑥号染色布样为标准样,按公式(2)分别计算各个布样的L*、a*、b*值对标准样的偏差S(L*)、S(a*)、S(b*),即相对不匀度,再按公式(3)计算出总不匀度。

式中:S(x)代表布样①~⑤号的L*、a*、b*值对染色布样⑥号的偏差S(L*)、S(a*)、S(b*),即相对不匀度;xi代表①~⑤号布样的L*、a*、b*值,xn代表⑥号布样的的L*、a*、b*值,n=6。

2·结果和讨论

2.1用常规试验方法测到的缓染性和移染性

常规缓染性试验方法是根据染色时间对上染百分率的影响,考查不同时间染色布样在匀染剂作用下能否达到颜色一致,颜色一致性高则说明匀染剂的缓染效果好,反之则差。移染性试验是基于匀染剂能够与纤维或染料结合,因此有一定的剥色作用,将色布与白布置于含匀染剂的移染液中,色布上的染料部份被剥落,上染到白布上,白布得色越深,移染率越高,则说明匀染剂的移染性越好。

用常规方法测得的缓染性和移染性见表1。

由表1可看出,匀染剂201的缓染性评级是4级,也就是说,在染色8 min后,染液达到52℃时加入的织物与在染色初始染液温度40℃时加入的织物得色一致。说明匀染剂201在染色时能够阻止染料过快地与纤维结合,起到较好的缓染作用。匀染剂201的移染率为45.43%,说明其移染效果好。即使初始时染料有上染不匀的现象,也能通过移染来提高染色均匀性和遮盖性。匀染剂PSP的缓染性评级是3级,移染率为14.74%,说明该匀染剂有一定的缓染作用,但移染作用较差。

2.2用新测试方法测到的匀染性

本文探索的新的匀染性测试方法,染色处方用红、黄、蓝三原色弱酸性染料拼色,是因为两只或两只以上染料拼色时,易产生竞染现象,染色的匀染性更差。染色工艺没有按照常规的染色工艺,而是采用阶梯式升温的染色工艺,每匀速升温10℃后保温一小段时间。用电脑测配色仪测量各阶段染色织物的CIE 1976 L*、a*、b*值,再计算出L*、a*、b*值的相对不匀度和总不匀度。总不匀度小则说明在各个染色阶段,三种染料能匀速上染织物,织物的色光都相接近,因此匀染剂的匀染性能就好。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