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身生活的关注也越来越细微,炎炎夏日的防晒就是一个明显的体现。为了遮挡强烈的日光,人们从戴一顶帽子,到使用各类防晒化妆品,再到今夏互联网上悄然兴起且热销的轻质防晒衣。
但究竟如何判别防晒服是否真的如商家声称的具有很强防晒功能,可能多数普通消费者被问及时,都只能从颜色上进行断定。就如某电视台进行的一个随机街头调查,有些人认为越浅防晒效果越好,而另一些认为越深防晒效果越好。就纺织品而言,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防晒效果呢?消费者如何才能在购买防晒服时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呢?这就需要了解一些纺织品防晒性的常识。
服装防晒效果主要决定于所用外面料的防晒效果。面料的颜色、薄厚和疏密,是影响防晒性的3个基本因素。面料颜色越深越厚越密,则防晒效果越好。通过其他工艺及整理方式,也可以提高防晒效果,比如在面料所用化学纤维的纺丝环节,添加特种纳米微粒(增加对紫外线反射和散射),或者使用紫外线整理剂对面料进行处理,或者对面料进行涂层整理。
正规的具有特别防晒功能的服装,一般都会在衣服标牌上标出明确的UPF值。面料的防晒系数(UPF)显示纺织品的防晒强弱度,纺织品上标识的UPF值表示纺织品能够延长皮肤在自然状态下(无任何防护)对抗紫外线辐射的防晒时间的倍数。UPF值越大,表示对皮肤的防紫外辐射性越好。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