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目前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
欧盟禁用有害偶氮染料指令2002/6l/EC规定禁用22种芳香胺,其中对4一氨基偶氮苯的测定有特殊要求,原因是可产生4一氨基偶氮苯的染料会分解为苯胺和对苯二胺,因此要准确判断这类染料就需要更详细的信息。中国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标准(GB/T17592—2006)中仅对4一氨基偶氮苯暂时还没有合适的方法,因此纺织品中4一氨基偶氮苯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确定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将有助于填补国家标准关于纺织品中偶氮染料检测的空白m・。
4结语
(1)水萃取法是目前检测纺织品中游离甲醛的最常用方法,但在具体应用中若采用碘量法或者pH滴定仪来标定原液,相对而言可节省时间、提高监测准确性;同时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纺织品中甲醛含量检测的发展趋势。
(2)原子吸收法是目前检测纺织品中重金属含量最常用的方法,其中火焰原子吸收法有效检测限为oee'g,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有效检测限为峭/酶。
(3)ICP—AES法是最新型的重金属检测方法,最大优点是能够同时对多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并且检测结果准确,受外界因素影响小,是提高纺织品检测效率的最佳方法。,、
(4)GC—MS和LC—MS技术是最有效的纺织品中有毒有害有机物的检测方法。GC—MS技术对有机物检测具有普遍性,而LC—MS技术是分析中等极性以上的有机化合物的最佳方法。
(5)纺织品中4一氨基偶氮苯的检测方法需要深入研究确定,以填补纺织品检测国家标准(GB/T17592—2006)‘中的空白。
参考文献:
[1]吴春明.国内纺织品检测技术发展动态分析与思考[J].江苏纺织,2004(8):8—10.
[2]邹易.生态纺织品的检测现状及对策探讨[J].福建轻纺,2006(10):33—36.
[3]赵嵩,张菁.出口纺织品中禁用4一氨基偶氮苯检测方法探讨[J].上海丝绸,2007(4):2—13.
[4]张建扬,洪钢林,户献雷.纺织品中4一氨基偶氮苯的来源、性质及监测技术现状[J].2008(1):46—48.
[5]房俊宽.纺织品生态加工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17.
[6]马军,唐雯,张成.绿色纤维开发及发展现状[J].山东纺织科技,2004(1):53—55.
[7]陈肖南.中国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四川纺织科技,2002(6):40—43.、
[8]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生态纺织品技术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89—93.
[9]侯晋,王华,申晓萍,等.气相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中痕量释放甲醛[M].化工时刊,2002(4):45—47.
[10]杨静新,徐园园.低甲醛树脂中甲醛的测定[J].印染,2006(13):38—39.
[11]邱德仁.原子光谱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10—219.
[12]陈军.郑利.生态纺织品中重金属残留总量的测定[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8):462—464.
[13]陈荣圻.纺织品中金属残留物的生态环保问题[J].印染,2000,5(2):45—47.
[14]官江明,姜华强.纺织品中六价铬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J].检验测试,2006(1I):27—29.
[15]宁霞,姜华强,金安.纺织品中可萃取重金属的测定[J].中国纤检,2006(8):19—20.
[16]郭维,于涛,阎婧.全谱直读ICP—AES法测定纺织品中重金属总量[J].理化检验,2006,42:547—549.
[17]刘丽萍.ICP—AES法纺织品中的十种元素[J].印染,2000(12):29—30.
[18]陈荣,王建平.禁用染料及其代用品(第三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44—48.
[19]陈允魁.仪器分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20]张英达,刘颐荣.分析仪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21]许泓,林安清,古珑.果蔬中107种残留农药的气相色谱一质谱检测方法fJ].分析测试学报,2004,23(3):32—35.
[22]黄玉英,牟峻,王明泰.纺织品中2,4一滴和2,4,5一涕残留量的测定[J].印染,2005,31(17):38—40.
[23]陈立仁,蒋生祥,刘霞,等.高效液相色谱基础与实践(第一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9—44.
[24]殷容忠.酚醛树脂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22,77.
[25]蒋可,致泉,鸦明.环境样品中多氯联苯残留物的色谱/质谱定量测定[J].环境科学学报,1982(1):85.
[2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l7952—2006),2006年12月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