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婷 苏旭中 谢春萍 朱预坤 徐红
(江南大学) (新疆大学)
摘要:探讨位移纺纱对成纱质量及加捻三角区形态的影响。通过在细纱机前罗拉钳口至导纱钩之间加装横动导纱钩装置,就可实现偏移方向和偏移量可控的位移纺纱方法。纺制偏移方向为左斜和右斜.且偏移量分别为O mm、6 mm、12 mm、18mm的5种线密度纱线的纺纱质量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并采用高速摄影方法分析了加捻三角区形态和受力状况。结果表明:位移纺偏移方向是影响毛羽的决定性因素..对于z捻纱,采用右斜纱路纺纱可使加捻三角区形态对称,受力均匀,从而使毛羽得到改善,且在位移量为12 mm时效果最好,而左斜纱路纺纱会使毛羽恶化。位移纺对成纱条干没有显著影响。位移纺更适用于纺制线密度较粗一些的纱线。
关键词:位移纺;加捻三角区;左斜纱路;右斜纱路;偏移量;毛羽
1 位移纺纱
环锭纺细纱机前罗拉输出的须条呈扁平状,纤维沿纱条轴向平行排列,通过加捻,须条宽度逐渐收缩,两侧纤维也逐渐折叠而卷入纱条中心,形成加捻三角区。张文赓的加捻理论表明,在纺纱张力和加捻作用下,纤维产生向心压力,而加捻三角区边缘纤维和中心纤维在这种向心压力的作用下不断内外转移,纤维头端被挤出后,由于没有张力及向心压力的作用,不再移向纱条内部而留在纱的表面,成为毛羽。Hua Tao等对加捻三角区的力学研究显示,由于纤维与前罗拉的摩擦作用,使传统环锭纺加捻三角区呈现的是一种左右不对称的形态。wang xungai等指出,在传统环锭纺纺纱过程中,加捻三角区内的纤维受到预加捻作用,左右两边的纤维受力不均匀,从而提出在毛纺上采用错位的方法来缩短左边纤维运动到加捻集合点的距离。Thilagavathi通过重新设计罗拉滚花和吸棉笛管,实现了不同偏离量的左斜纱路。上述的错位方法基本上都是错位一个锭子,本试验是在前罗拉钳口至导纱钩之间安装了一个横动导纱钩装置,通过调节横动导纱钩的位置,就可以形成不同偏移量的左斜或右斜纱路,实现位移量可控,我们称这种纺纱方法为位移纺。加装横动导纱钩后的纱路见图1。
2纺纱试验
在安装了横动导纱钩的EJMl28型环锭细纱机上,纺制偏移方向为左斜和右斜,且偏移量分别为0 mm、6 mm、12 mm、18 mm的5种线密度精梳纯棉纱,然后测试其毛羽、强力、条干CV,并将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纺纱锭速为10 300 r/min,其他工艺参数见表l。
3结果和讨论
3.1测试结果与分析
各品种在不同偏移方向和偏移量时的成纱质量见表2。
测试数据表明,位移纺主要影响成纱毛羽,尤其位移纺偏移方向是影响纱线毛羽的决定性因素,几乎所有右斜纱线的毛羽都得到明显改善,而左斜纱线的毛羽都呈现一定程度的恶化。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