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纺织品异味检测准确性的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3日

纺织品的异昧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其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纺织品上残留化学整理剂和助剂生成;二是纺织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从环境中吸附来的异昧物质。因此.在Oeko-TexStan一如rd200和Intertek生态纺织品认证.以及我国的GB/F18885--2009《生态纺织品》、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HJ厂I、307--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等标准中均对纺织品提出了异味测试要求.异味成为衡量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亦成为消费者关注和检测机构重要的检测项目。

目前.我国的纺织品异味检测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研制出了异味标准样品等.但在人员、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现象.也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从人员、实验室建设和测试方法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纺织品异味检测的准确性。

1异昧检测现状

目前.国际上对纺织产品异味的检测有3类方法:第一类是通过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检测纺织品上某些特定的有异味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如GB/T2428l一2009《纺织品有机挥发物的测定气相色谱一质谱法》等:第二类是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以嗅觉评判方式.判断纺织品上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异味,如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等;第三类是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以嗅觉评判方式.评判纺织品上不能确定种类的异味.并以人对此异味的耐受能力给出不同的等级.如Oeko—TexStandard200等。

在我国强制执行的有GB18401的异味检测方法.是以嗅觉评判方式,判断异味种类(如霉味、高沸程石油味、鱼腥昧和芳香烃气味)。从目前检测情况看.较多的异味检测人员缺乏基本理论知识.对气味种类分辨不清.实验室建设不够规范或其根本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存在检测重复性和复现性差等问题.主要表现为:

a.异味检测在重复性和复现性上存有问题在重复性上表现为同一样品在同一检测条件下.不同检测人员的检测结果截然不同.一个是有异味.而另一个则是无异味在复现性上表现为同一样品在不同的检测实验室检测.出现检测结果截然相反现象。

b.较多的异味检测人员对气味种类分辨不够明确无论是芳香烃味、高沸程石油味还是霉昧都是一大类物质所具有的气味的统称.检测人员对各种气味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什么是芳香烃味、高沸程石油味和鱼腥昧.辨别并不够明确.经常将芳香烃味和高沸程石油味误判。

c.各检测机构对于样品的抽取、保存、检测期限、检测环境、人员安排等没有统一的规范.造成检验结果相差较大。

2提高准确性措施

2.1人员

异味检测方法采用的是感官分析的嗅觉法.检验员的嗅觉灵敏度和辨别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提高检验员的能力就可有效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GB1840l一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关于异味的检测.要求异味的判别采用嗅觉评判的方法.评判人员应是经过一定训练和考核的专业人员.但没有指出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培训.也无这方面的专业机构对其进行培训就目前国内的实验室情况而言.异味的检验员鲜有几人经过一定训练和考核因此.提高检验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和加强培训.可有效地提高异味检测结果准确性根据纺织品气味检测的相关特性和要求.纺织品气味检验员必须具备以下基础条件和能力:

a.检验员须身体健康.在感官方面不能存有任何的缺陷.特别是嗅觉:

b.实验室内的检验员之间及检验员本人要有一致的和正常的敏感性:

c.检验员要具有从事感官分析的兴趣.认真细心:

d.检验员个人卫生条件较好.无明显个人气味:

e.检验员具有所检验产品的专业知识并对所检验的产品无偏见:

f.检验员具有一定感官分析理论知识和方法学知识。

在进行异味评价时.为保证评价质量.保证检验员的感官分析能力处正常的生理状态要求检验员不能饥饿或过饱.在检验前1h内不能抽烟、喝酒和吃东西;检验员不能使用有气味的化妆品.身体不适时不能参加检验。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