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以及GB/T 2910.4—2009((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分析了引起测量误差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羊毛/涤纶混纺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
【关键词】羊毛;涤纶;混纺;成分分析;不确定度
1前言
的称量瓶中,放入烘箱内,在测量不确定度是测量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测量报告结果中,必须给出测量的不确定度,以确定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本文根据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GB/T2910.4—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r2 对毛涤混纺织物纤维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2试验
2.1测试依据
GB/T 2910.4。
2.2测试原理
用次氯酸盐溶液把蛋白质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混合物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质量;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其占混合物干燥质量的百分率。由差值得出蛋白质纤维的质量百分率。
2.3测试材料
羊毛/涤纶混纺面料。
2.4主要仪器和试剂
电子天平METTLER AE240:分度值为0.1mg,检定证书给出最大允许误差为0.3mg;电热恒温水浴锅HWS26;烘箱ATLAS PF60;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为0.9~1.1mol/L的称量瓶中,放入烘箱内,在(105±3)C温度下烘至恒质量,冷却称质量。将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 mL次氯酸盐溶液,经充分润湿后,在(20±2)℃水浴上剧烈振荡40 min。用已知干质量的玻璃砂芯坩锅过滤,用少量次氯酸盐溶液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坩锅中。真空抽吸排液,再依次用水清洗、稀乙酸溶液中和,最后用水连续清洗残留物,每次洗后先用重力排液,再用真空抽吸排液。最后将坩锅和残留物真空抽吸排液,烘干,冷却,称质量。
3数学模型
羊毛/涤纶混纺面料中纤维含量为:
P(%): ×d×100……(1) m2——7n1
P(%)一100一P… …(2)
式中:
尸 ——涤纶的净干含量百分率,单位为%;
P——羊毛的净干含量百分率,单位为9/5;
IT/ ——称量瓶质量,单位为g;——称量瓶加样品质量,单位为g;——坩锅质量,单位为g;
m——坩锅加不溶解纤维质量,单位为g;
——不溶纤维在试剂处理时的质量修正系数,本试验为1.00。
4不确定度主要来源
该检测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以下几个方面:
4.1 A类不确定度来源于质量测量的重复性。
4.2 B类不确定度
来源于仪器设备、测试环境等。主要包括电子天平、水浴锅、烘箱、次氯酸钠溶液等。通过大量试验(按标准方法)可得出恒温水浴锅的温度不确定度对于试验结果的影响趋于0,故可不考虑其影响。因为试样在干燥箱中干燥的时间足够长,其温度的不确定度对于试验结果的影响趋于0,故可不考虑其影响。标准规定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为0.9~1.1mol/L,按标准方法,在此浓度范围内羊毛纤维可全部溶解,因此,其浓度的不确定度对于试验结果的影响趋于0,故可不考虑其影响。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