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并条
并条工序以“大隔距、小张力、重定量、慢速度”为原则,增加纤维问的抱合力,保证足够的握持力和牵伸力。南于生条内纤维平行伸直度较差,为了消除前弯钩,改善熟条条干,头并的后区牵仲倍数适当加大,一般小低于1.7倍,末道并条后区牵伸倍数一般不大于1.3倍,以提高条子伸直度。头并4根亚麻纤维涤纶纤维混和生条与2根莫代尔纤维牛条并合,二并8根并合。
3.2.5 喷气涡流纺纱机的纺纱工艺
采用MVSno861型喷气涡流纺纱机。通过优化纺纱工艺,modal/涤纶/亚麻60/20/20 18tex喷气涡流纱主要工艺参数:熟条定量3.05g/min,线速度300m/min,T.D.R总牵伸倍数163倍,M.D.R前区牵伸倍数30倍,喂入比0.9720,卷取比1.000,T.D.R(张力罗拉速度/输送速度)1.030,BR启始率(捻接时后罗拉启始率)120%,横动角度60°,握持距离43mm×45mm,空心锭子规格1.4mm,集棉器规格8mm,喷嘴、喷嘴座型号L7.
4 成纱性能测试
所有指标的测试都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完成。
4.1 成纱强度
根据GB/T 39l 6一l 997国家标准,采用YG06l/PC纱线拉伸强力测试仪测试,试验长
度250mm,拉伸速度250mm/min,从验次数20次,
随着拉伸强力的增大,纱线伸长增加,当达到纱线的断裂强力时,纱线断裂。
喷气涡流纺由于具特有的纺纱原理,所纺得纱线,中心部分为纱芯,纤维比较平直,有少量的捻度,而外层是包缠纤维,呈近似圆锥形和网柱形螺旋线,成纱毛羽少,纱体光洁,比较蓬松。由于其加捻的纤维多,增加了轴向凝聚力,提高了纱线强力,解决了由于棉纤维短而加捻少的问题。由于喷气涡流纺纱速度高,成纱强力稍低于环锭纱,提高了纺纱效率和纺纱质量,所以喷气涡流纺直具有较广阔的前景。
4.2 毛羽
纺织产品的手感和特性主要是由毛羽多少决定.长度小于2 mm的毛羽对生产过程和织物的外观质量影响不大,相反会使织物具有一种天然的柔软手感。但是,长度超过3 mm以上的毛羽却是影响纱线质量的潜在因素,为了能定性的对其毛羽进行表述,采用YG17l D型毛羽测试仪测试了纱线的毛羽,试验条件:次数l0次,纱长5 m.平均试验结果1mm毛羽78.9根/m,2 mm毛羽0.9根/m,3 mm毛羽。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modal/涤纶/亚麻60/20/20 三组分喷气涡流纱的毛羽少,尤其是几乎没有3 mm以上的毛羽。
4.3 耐磨性
试验所用仪器为LCK一23A型纱线耐磨仪。试验数据:平均775次,景大值l466次,最小值239玖。纱线的耐磨型与纱线的结构密切相关。传统环锭纱由于纤维大多数成螺旋形态。当反复摩擦时,螺旋线纤维逐步变成轴向纤维,纱线易失捻解体而被磨断,因而耐磨性较差。喷气涡流纱由芯纱和外包纤维两部分组成,纱线表向包有不规则的缠绕纤维,纱线不易解体,同时纱线表面摩擦因数大,在织物中纱与纱之间的抱合良好,不易产生相对滑移,故耐磨性较高。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