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防泳移剂的测试方法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3日

式中DA、DB分别为A处、B处萃取液的吸光度;WA、WB分别为称A处、B处织物的重量(g)。

b.泳移性试验轧染液组成:染料20g/L、防泳移剂2g/L(或视情况而定,其它添加剂视染料及染色工艺而定)。织物准备:经前处理织物两块,缝制。试验步骤:将缝制好的织物在轧染液中充分浸渍,在小轧车上压轧,再重复一次(二浸二轧),控制轧液率为60%左右,然后立即将试样平整地置于针板框上固定,在预先升温至100℃的热熔机(或烘箱)中用热风干燥7分钟,干燥后,将布上缝线拆开,然后按染料固着条件固着,最后进行皂洗(或还原清洗)、水洗、干燥。结果评定目测法:以变褪色灰色样卡评定重叠部分内面和无重叠部分的色差级数,以此作为泳移性级数。4级以上:泳移性较小,防泳移性能好;3-4级:泳移性中等,防泳移性一般;3级以下:泳移性较大,防泳移性差。

反射值的测定:分别用分光测色仪测定缝合部分的内面和外面的反射值,取最大吸收波长处(指反射值最小处的波长)的R值,换算成K/S值,按下式计算泳移指数:

说明织物烘干是个关键,因此织物烘干时要求烘干设备中织物上下的温度一致,否则织物缝合部分上下两块可能产生差异。织物轧液率对染料的泳移有影响。在轧液率大时轧液率较难控制,几次难以一致,影响因素难以消除,因此这里选用轧液率为60%,这时轧辊压力的微小变化对轧液率影响不大。如果有些织物难以达到,也可适当增大。在目测判定方法中,并不要求对染料进行固着处理(焙烘或汽蒸),而对于分散、还原等不溶性染料,不经固着处理,染料非单分子固着,对仪器(如分光测色仪、色差计等)测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最好进行固着处理步骤。

光测色仪测定织物的反射率(R),再由最大吸收波长的反射值计算色深值K/S,计算色深度提高率。

式中:(K/S)1为添加增深剂的染色织物色深值;(K/S)2为未添加增深剂的染色织物色深值。

 

防泳移性能的测试方法2(折叠法)

 

1.试样

2.过程

浸轧染液(室温)――折叠缝合――烘干――焙烘(固色)――折线评定(变色样卡GB250(洗前)――水洗烘干评定(洗后)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