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HPLC—MS联用技术在纤维染料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7日

1850年.Runge在纸上分离盐溶液。1869年. Goppalsroeder在长条纸上分析染料和动植物色素,色谱法 开始了它的雏形。经过100多年的发展 直到气相色谱法 的确立 应该是现代色谱法的里程碑 但对于分析工作者 而言.气相色谱法远远达不到分析的要求,自然界一多半 的化合物无法达到气相色谱法所要求的易气化、热稳定等 特点,直到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高效 液相色谱法被进一步完善,成为分析化学又一个里程碑, 特别是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应用,使我们可以得到每个组分的HPLC—UV-维谱,80年代末,又一种定性更好的液相色谱检测器出现了。那就是质谱,它的出现使分析工作者更加准确地定性定量化合物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初期,在连接技术上一直出现一些技术障碍.因为经典的气 质电离方式不适于极性大、挥发性小、易热分解及分子量 大的化合物.直到大气压离子化(API)接口技术的出现. 它包括了电喷雾电高技术(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技术 (APCI),这两个接口技术是如今最温和的电离技术. 其区别在于在大气压下产生气相离子的方式不同.该技术 更好更有效地把液相色谱与质谱有效地结合起来,近年来 HPLC—MS联用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已经逐渐代替气相色 谱成为未来最主要的分析手段。

1 HPLC—MS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

1.1 HPLC—MS联用仪液相色谱部分的原理 HPLC—MS联用仪分为液相色谱与质谱两个独立的部分.对于液相色谱系统,色谱柱一般为反~NODS柱,长度 为10mm~50mm的短色谱柱.为了获得稳定、准确的流动 相.因而需要的流速较低,在较小的流速下.离子化过程 的效率增加。而为了缩短检验时间。我们常常使用比较大 的流速.这样就需要内径比较小的色谱柱来提升组分的分 离效率.同时需要动力泵能够提供很大的流动压力。离子 化部分效能的降低可以用改善喷雾过程和增加带电雾滴的 溶剂蒸发速率予以一定程度的补偿。

液相色谱部分流动相是特别要考虑的部分 对于常用的反相色谱来说.一般选择C18色谱柱,这样对于流动相 的组分来说,为了得到更好的保留效果.常以非解离的状 态存在于流动相中,而流动相中以离子存在才能更好地利 于质谱中气相离子的形成,因此 这就需要我们调节各方面的条件,使流动相既适合于分离又适合于质谱中的离子化。在各调节条件中,重要的是使用缓冲剂来调节流动相 的pH.应该注意需用挥发性的缓冲剂,以获得更好的离子 化效率,对于HPLC—MS联用技术.为了得到更好的检测 效果并提高灵敏度,还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比如增加流动 相的流速、柱后衍生化、添加离子对等方法来进一步提高 检测效率J。

1.2电喷雾电离(ESI)技术的原理 电喷雾电离技术是实际HPLC—MS联用中常用的技 术.其原理就是在常压下,从液相系统流出的流动相进入 一毛细管中,毛细管带很高的电压,在几千伏的高压下, 并在鞘液等辅助手段的帮助下产生高度带电荷的雾状液滴.液滴在高电压高温的作用下不断地碎裂成更小的液 滴,小液滴质量和电荷重新分配 这个蒸发和碎裂的过程 不断地进行下去.最后成为离子,沿着电压的方向进入质量分析器。

1.3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技术的原理

APCI中样品溶液是借助于雾化器的作用,喷入高温 蒸发器,溶剂和溶质都成为蒸汽,再经过针形电晕放电电 极,通过高压放电,气化的样品分子经化学离子化生成气 相离子。被分析物质的分子电离后所形成的离子.在压力 差和电位差的共同作用下进入质谱的质量分析器。大气压 化学电离适合于小分子极性低的化合物。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