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经编 >

经编聚丙烯单丝疝修补网的编织及其物理性能探讨

来源:中国经编技术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6日

2 原料的选择
   

生物纤维可分为可吸收性纤维和不可吸收性纤维两大类。使用可吸收性纤维织成的材料修补疝可避免高分子材料可能带来的远期并发。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发现,这些材料不能刺激起足够的纤维组织增生,吸收后往往在修补部位再次形成腹壁疝 [3] 。因此,呈生物惰性的不可吸收性纤维仍是目前编织疝修补网的首先原料。 几十年前已经证明了使用复丝结构的人体植入材料经常会引起伤口感染。这是因为复丝之间的空间小于 中性粒细胞 的大小,一般大小为 1 μ m 的细菌就可以躲藏在这样的小空间里,躲开 中性粒细胞 并不断滋生。而单丝之间的空间很大, 中性粒细胞 可以自由通过 , 因此细菌不能够躲藏。
   

我们选择了聚丙烯单丝来编织疝修补网,这是因为聚丙烯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生物惰性和生物相容性。这主要体现在:( 1 )聚丙烯本身无毒,成纤后纤维内部不会受到污染;( 2 )聚丙烯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和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3 )聚丙烯属于不可吸收性材料,吸湿性非常小,长期存在人体内不会被人体吸收,其性质也几乎不会改变;( 4 )聚丙烯的熔点高达 170 ℃,能够承受高温消毒;( 5 )聚丙烯单丝力学性能良好,密度小,织成的织物重量轻,具有很高的强质比;( 6 )聚丙烯单丝表面光滑,有利于新生长的纤维细胞将其包住;( 7 )由单丝之间的最小空间尺寸在 10 μ m 以上,因此能防止细菌的滋生,有强大抗感染能力,能够避免因使用生物合成材料而引起的感染 [2] 。
   

在单丝线径(细度)的选择上,主要考虑单丝的强度和单丝的可编织性。单丝的线径决定单丝的强度,单丝的强度决定织物的强度。单丝线径越大,则织物的强度也越大。但是,单丝线径越大,单丝的编织性能越差。单丝的抗弯刚度与直径的 4 次方成正比,单丝线径越大,单丝越不易弯曲,因而越不易编织成圈。而且单丝最大线径也受到经编机成圈机件的限制。经过试验, 直径为0.15mm ( 160dtex )的聚丙烯( PP )单丝较为适宜。
 

3 疝修补网的设计和编织
 

3.1 疝修补网的组织设计
   

设计织物时首先要考虑织物的结构稳定性。疝修补网在使用之前或使用时要裁剪成需要的形状,并与组织缝合,因此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缝合性能。机织物是经纬纱的相互交织,其结构稳定性取决于织物的紧度、经纬纱之间的摩擦力、毛羽的纠缠等。可以想象,由单丝织成的网状机织物的结构稳定性是很差的。而经编织物是由一组或几组纱线(或单丝)相互圈套而成的,由单丝织成的织物经热定形整理后结构稳定性很好,不易脱散,适合疝修补网的结构要求。根据疝修补网的性能要求,我们选择了经编三针经缎组织( 1-0/1-2/2-3/2-1// )编织疝修补网。
   

织物的孔隙大小、孔隙分布以及孔隙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组织工程的基本概念就是从所需的组织或器官上向多孔的支撑、加固或修补材料上培育细胞,再生出新的组织。支撑、加固或修补材料就像一个基体,让细胞在这个基体上黏附、爬行和生长。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要让细胞植入到支撑、加固或修补材料上,并生长出正确的组织结构 [1] 。孔隙大小是影响细胞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动物试验发现“组织与修补材料之间的剥离强度随着植入时间的增加和孔隙大小的增加而增加” [8] 。 较大的孔隙率能够增加植入组织的体积,减少支撑、加固或修补材料的体积,也便于营养物质的传输和废物的排泄 [1] 。经缎组织形成的网孔分布均匀,通过变化织物的密度可以方便地调整织物的孔隙大小和孔隙率。
   

另外,织物的厚度以及平方米克重也是评价疝修补网性能的一项指标。织物的厚度和平方米克重越小,病人越感觉不到,不适感越小,手术效果越好。这也是我们选择单梳组织的原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