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间隔距离
间隔距离对织物的抗压弹性也有决定性的影响。有学者从理论上研究了间隔织物的抗压弹性,并推导了压应力与织物厚度的二次方倒数成正比的关系[5]。即是间隔距离越大,其抗压弹性越差;织物厚度增加时,为了获得较好的抗压弹性,单位面积上必须使用更多的间隔丝(纱),但这样会增加生产成本;使用较粗的间隔丝(纱)可以增加织物的抗压弹性和间隔层的稳定性,但是这样会使织物的表面变得粗糙,手感发硬。
3.2 透气性
经编间隔织物用于绷带、服装衬里、罩杯材料、运动鞋面料以及座椅面料等时,需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在100 Pa的低压下对服用经编间隔织物的测试结果表明:织物的透气性取决于织物的厚度、间隔丝(纱)的面密度,以及织物的结构。相对轻薄的、稀松的或网眼的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气量在1 578~2 328 mm3/ mm2·s之间;表面致密、间隔丝(纱)的面密度大的织物其透气量在420~1 360 mm3/ mm2·s之间。
3.3 吸湿、导湿性
织物的两个表面采用相同的组织结构,使用同种纤维,则织物的两个表面具有相同的吸湿性能;而一面使用天然纤维,另一面使用化学纤维的织物,使用天然纤维的一面能够很好地吸收水汽,并通过间隔丝的毛细效应将液体传递到织物的另一个表面,并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如图6,因此这种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导湿性能[6]。
3.4 吸音、隔音性
经编间隔织物还具有吸音、隔音性。如图7所示,织物设计成一面紧密, 一面轻薄。声波从轻薄壁传到紧密壁时,经过中间的消音层而使声强降低,由此起到吸音、隔音的作用。
3.5 结构整体性和可成型性
如果从环保的角度观察传统的发泡材料和粘合层合织物,其生产过程会造成环境污染,如采用热粘合方式与织物复合,则会加重污染。间隔织物的生产一步到位,无需复合或化学粘合过程,故可大大节省生产成本。另外,使用同一种材料也有利于废物回收。而且,与普通粘合层合织物不同,经编间隔织物的两个表层是由间隔丝(纱)连接在一起的,因此不会出现分层现象,具有良好的结构整体性。利用新技术可以生产出具有复杂外形的三维织物,如可使用于座椅的间隔织物边缘凸起。在织物的两面分别织入弹力纤维可提高其可模压性。相对来讲,采用该方法生产的立体模压成型产品不会产生折皱,原有的柔顺感也不会受到任何损伤。
4. 结语
经编间隔织物可选择的间隔距离较大(可达1.5~150 mm), 以满足不同织物厚度的要求;织物结构设计可能性大,功能性强,可有或多或少的弹性及持久的弹性回复性和抗压弹性、透通性(透气、透汽、透湿等)、隔音性等;合理的加工技术,一次成型,可省去缝合、复合等工序;织物可循环使用,废物处理容易,不易污染环境。由于其特有的透通性、抗震性、过滤性及抗压弹性等机械物理性能和服用性能,使其在纺织的3大领域中应用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再加上经编工艺的高效率,优越的劳动条件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可以预期目前开发经编间隔织物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的产品应用会进一步扩展到其它各个领域。
<<上一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