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子提花设备的使用,成为当下服饰面料设计的有力支撑。
以往的大提花织物在服饰面料中属于装饰性较强的品种,一般仅见于古香缎、织锦缎等传统高档丝织品种,图案也以古色古香的缠枝花、折枝花、亭台楼阁、写实花卉等为主。因而,这些面料往往只能用于制作较正式的中式礼服。近年来,人们对于服饰面料的要求日趋个性化和休闲化。个性化要求面料装饰有新意和与众不同,休闲化要求面料风格自然轻松。两者的合力使得大提花也不复严谨、精致、写实、正式的风格,变得非常随意,观之可亲。其它织物也开始出现大提花。而目前一般工厂的普通织机或电子多臂机的棕框数都在14片以下,不可能织造这类复杂的图案,面料高端产品只能诉诸于大提花织机。
在纺织工业中,生产提花织物的提花机织造工程最为复杂。最早的提花装置大概出现在16世纪,当时称之为“拉花机”,由两人一组进行织造,拉花工在织机上方拉引经纱,在下面的织工操作织机。1840年法国人伽卡特发明的提花装置成为今天提花机的雏形。此后,作为提花织造工程的准备工序,便产生了制作纹板的工序:按照设计者绘制的图案,修正成适合织物的花形,做成意匠图,并按照意匠图进行纹板打孔。这一系列工序直到上世纪70年代“电子式自动纹板打孔系统”发明以前,从织物的图案设计、意匠到纹板轧制等工序一般都是手工操作。由于制作纹板本身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而且如果纹板图经踏花后试出的样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话,整个生产过程还得重复进行,仍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产品滞后。所以在服饰面料生产企业品种变化要快、生产周期要短的要求下,无需任何形式纹板的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提花织造系统应运而生。
当面料设计师使用全自动梭织小样机织造面料时,由于综框数太少(18叶综),使很多设计构想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织成真正的面料。而电子大提花织机不必像普通织机那样受综框的限制,它能够单独控制每一根经纱,因此能够更好地织造复杂的图案,并能确保它的质量。迄今,多数普通电子提花机的竖钩数都保持在2688个左右,为了满足大花型织物的需要,竖钩数甚至可以超过一万根。如法国斯多比利(Staubli)公司开发的CX1090提花机可达12288针。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