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经编 >

双针床经编绒类产品的现状与未来

来源:常熟欣鑫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1日

2.3 多项技术的成果化
从双针床经编绒类产品的发展史和应用领域的拓宽可以看出,双针床绒类产品这些年来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化纤技术、机器技术和染整技术的发展成果。
 
图5 进一步发展的双针床经编机
双针床经编机机器技术的提高,为产品的范围拓宽、产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凸轮运动曲线进一步的优化使得国产双针床机器的速度得到提高,机器的产能增加,目前288机型最快生产速度可达700转/分;二是脱圈板之间的距离不断提高,现最大可达到120毫米,比原先的长毛绒机器60毫米的脱圈板距离增大了一倍,单片织物的毛高可达到50毫米,而且集中式的调整使改变毛高的改机工作更为简便,在一台机器上可以生产毛高范围更为广泛的产品;三是电子送经和电子牵拉系统的使用,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染色技术和绒类织物机械整理技术是双针床绒类织物发展的助跑器,也是产品创新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通过染整技术,双针床绒类产品得以品种系列化,外观差异化,附加值提高,最为经典的例子当数九十年代的刷花绒和新世纪以来开发的双面珊瑚绒。
2.4 发展瓶颈的突出化
常熟地区双针床绒类织物规模化生产企业较少,区域性的经编生产模式是多户人家以机器入股经编企业,以达到集中规模化生产,或是由家庭作坊的方式对外承接加工,多家企业共用技术工人,企业内部主要由挡车工、业务员和管理人员组成,这种模式虽然机制灵活,降低了运行成本、解决了劳动力等问题,但技术人员的不稳定因素和散户式的生产,却给企业的长久良性发展带来了问题。
我国双针床绒类织物的生产技术特别是染整技术落后于日本和韩国。国内的产品绝大多数为国外来样的仿样,致使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目前国内双针床经编机的产能较大,为了赢取市场,不惜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来降低成本,致使产品价格低廉,利润空间小,产品寿命缩短。企业研发意识不强,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再加上产品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与生产有时产生冲突,很难形成长久、有效的研发机制。
三、双针床绒类产品的发展趋势
产品差异化是当前双针床绒类产品发展的一个趋向。产品的差异体现在质量、可靠性、特性和创新等方面,以产品差异为基础可以争夺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在仿制、跟随产品泛滥的今天,企业推出具有较高价值和创新特征的差异化绒类产品,逐步形成企业产品的独特个性和商业信誉,在同一市场上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产品有所区别,使市场愿意接受较高的价格。
常熟地区的一部分企业已经注意到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来抓质量、抓研发,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并通过产学研合作和政府支持,将科研院所的优质外部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以攻克技术难关,缩短研发时间,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近年来涌现出各种自主研发的创新绒类产品,专利产品不断增加,已逐步走出了一条合作创新道路,改变着人们对常熟制造低档双针床绒类产品的旧观念,并带动着我国双针床绒类产品的发展。
四、结束语
常熟市欣鑫经纬编公司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深深意识到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企业结构,全面提升产品档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出于对企业长久发展的考虑以及政府的大力提倡,欣鑫与江南大学经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合作在今年五月份水到渠成。尽管合作才短短的四个月,但由于得到产品策略方面的专家建议和经编技术方面的强有力支持,多个自主创新产品联合研发出来并准备推向市场,我们已开始品尝到合作的甜头。校企合作为欣鑫打开了一扇新的发展之门,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