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表可见:不锈钢纤维燃烧后的质量与燃烧前的质量差?M都大于0,说明在不同的棉/不锈钢纤维混合比例情况下,燃烧后剩余不锈钢纤维的质量与混合前相比都有增加;表中不同棉纤维混合比例情况下的10个K值都很接近,这说明不锈钢纤维的氧化现象及不同含量棉纤维燃烧后的灰烬附着情况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接近,可考虑对不同混纺比例的纱都采用平均修正系数统一处理,减少修正工作量;此外,各组K值都在0.990以上,说明燃烧方法对质量变化影响很小,所以在一般测试精度要求下,可不对质量进行修正,但若需高精度测定,则可对质量进行修正,得到不锈钢纤维修正后质量M2,用M2进行含量计算。由表知`K值为0.993,质量修正计算式如公式(2)。
2.2 不锈钢纤维存在状态的影响
棉/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直接燃烧后剩余的不锈钢纤维结构疏松,洗涤时易脱落,导致不锈钢纤维质量减小,因此有必要研究燃烧混纺纱和混纺面料两种情况下不锈钢纤维质量的差异。
2.2.1 试验方法
1) 用电子天平称取两份5 g的棉/不锈钢纤维混纺防辐射面料(14.5 tex×14.5 tex),把其中一块面料试样进行拆纱,另一块不做处理;
2) 将两份试样分别充分燃烧,将残余物轻柔洗涤、烘干,冷却后分别称重得纱线残余物干重M3和面料残余物干重M4;
3) 两种试样的试验分别做五次,计算求平均值`M3,`M4。
两种试样燃烧后所得干重的平均值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燃烧后,纱线残余的不锈钢纤维的质量比面料的要小。分析认为,当直接燃烧混纺纱时,残余的不锈钢纤维较稀疏,洗涤时易脱落,导致不锈钢纤维质量减小,而采用对面料燃烧的方法进行测试时,不锈钢纤维在交织阻力的限制下脱落较少。
经计算得知,在上述实验条件下用燃烧混纺纱的方法求得的不锈钢纤维含量,产生了11%以上的平均偏差。因此,实验应采用对面料燃烧的方法进行测定,以提高测试数据的精确性。
2.3 取样量的研究
由于不锈钢纤维可纺性差且密度较大,使其在面料中的混纺均匀性较差,导致测试结果离散性较大[2]。其制成品的组分分布离散性较大,故实验试样量不能简单套用标准,而有必要通过实验分析得出。
2.3.1 试验步骤:
1)在棉/不锈钢纤维混纺防辐射面料的不同位置随机取样,把织物剪成重量为2.1 g、4.3 g、6.1 g、8.4 g、10.2 g、12.3 g、14.4 g、16.2 g的若干试样;
2)将试样放入103°C烘箱内烘干并称重,设试样干重为m0;
3)用酒精灯将试样分别充分燃烧,至呈现灰白柔软金属纤维网,将残余的纤维网洗净,烘干,冷却后称重。得到样品燃烧后残余物的重量m1,用质量修正系数`K对其进行质量修正,由公式(2)得出不锈钢金属纤维的质量为m1×`K,即为0.993 m1;
4)设不锈钢纤维的含量百分率为P1,依据公式(3)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