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甲醛含量的测试是一项操作与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测试,目前国内外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一般均采用乙酰丙酮比色法,GB/T 2912也不例外。该标准自发布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各方反应良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在实际测定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对待。
4.1甲醛标准溶液的标定
目前,标准中最大的问题是甲醛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由于标定难度大(目前国内外有关甲醛含量的测定防范标准中的标定多采用碘量法,虽然也可用pH值法滴定,但是增加操作程序,且要即快速又准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检测机构都是向标准物质研究部门购买。
4.2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若被测试样的吸光度太大或太小,都可能产生比尔定律偏离。因此,在吸光度测定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吸光度范围。而且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对仪器的吸光度线性动态范围的检测,并注意通过改变吸收池厚度或者待测试样的浓度,使被测吸光度读数处在仪器的吸光度线性动态范围内,从而减小比尔定律的偏离,以求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4.3 双甲酮确认试验
标准指出:如果怀疑吸收不是来自于甲醛而是受其他因素影响,则需用双甲酮进行确认试验。双甲酮因能与甲醛形成不溶的缩合物,可作为检验甲醛的特性试验。是否要进行确认试验,由检测人员自行决定。这里要指出的是,标准中未对确认试验结果的处理做详述。显然,确认试验结果无非为以下3种:
1) 双甲酮与甲醛发生反应,此时来自412 nm的吸光度完全消失。说明吸收确实全部来自甲醛,原甲醛含量结果不变。
2) 双甲酮未与甲醛发生反应(即溶液中无甲醛),此时来自412nm的吸光度依然存在。说明吸收不是来自甲醛,推翻原甲醛含量结果。
3) 双甲酮与甲醛发生反应,但来自412 nm的吸光度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仍有一定的吸收,此吸收值记为An。说明吸收部分来自甲醛,部分来自非甲醛的其他因素,此时应重新计算甲醛含量,即从原吸光度值中减去来自非甲醛的其他因素的吸收值An,然后根据新的吸光度A值计算甲醛含量。
4.4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与校准
各实验室用的分光光度计型号很多,型号不同,仪器的性能、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项等也各有所异,这就要求使用者能熟悉所用仪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包括使用前的预热、调零与透过率,正确选用灵敏度档和比色皿,定期校准仪器波长等,使用者要根据仪器说明书提供的方法每半年最长一年对波长进行一次运行校验,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以确保测试结果准确无误。
4.5取样原则
甲醛测定的取样同样也是困扰实验人员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因相关产品标准未详细规定取样原则和方法,造成实验人员在实际操作时无章可循,由此引发的买卖双方对测试结果的争议。
5 结语
甲醛含量测定是目前纺织品检测项目中比较复杂的一个,涉及到化学分析基本理论和多种基本操作技能,这对于未受过系统化学分析培训的一般实验人员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标准宣贯力度不够以至于标准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如甲醛标准溶液的标定)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甲醛含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控指标,随着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人们的日益重视,生态纺织品越来越成为市场的主流,这必将推动我国纺织品中甲醛含量测试标准的建立健全。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