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小 转速
自动缫丝测试仪的小 传动是采用电机传动、变频调速,通过变频器设定电机的输出频率来改变链轮的转速,从而实现小 轴的转速达到所需要求,小 轴的实际转速与设定值可以保持一致,但是小 的转动是通过小 轴与小 的摩擦力来实现的,这样在同样设定值时,由于解舒试验中存在的解舒张力会使得其小 转速小于空车运转时的小 转速,通过对三台自动缫丝测试仪小 转速的测定平均值,小 转速在试验时比空转时要低5.3r/min。
表1 小 转速对比表 r/min
根据 速(r/min) =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小 转速的降低(不计小 滑差率),缫丝张力减小,使得解舒率相应降低。因此,对小 转速的调整不应在空转时进行,应在解舒试验进行时,按照国家标准和操作规程规定通过调节变频器对小 转速进行调校,保证实际转速和国家标准规定转速的一致性。
2.2.2解舒试验水温控制
自动缫丝测试仪的解舒试验水温采用温度控制仪和电磁阀自动控制,当水温下降时,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温低于设定温度时,电磁阀打开蒸汽经过电磁阀对缫丝区或索绪区的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电磁阀自动关闭完成温度控制。当测试仪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电磁阀由于故障或蒸汽中的杂质阻塞电磁阀,造成电磁阀关闭不严密,水温会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若此时试验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由于水温偏高使得丝胶溶失率增加,丝胶胶着力减低,造成解舒率指标有所提高;若试验人员发现这种情况,采用手动打开冷水阀门进行降温,水温快速降至规定的范围,由于补充冷水的速度一般较快而大于溢水口自动溢水的速度,从而导致给茧口水位偏高,容易造成多添次数增多现象发生,特别是对于茧型较小的样品,出现多添的几率会更高,若不能及时发现,极易导致有效添绪次数的偏差,造成解舒率指标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2.2.3缫剩茧的数量和蛹衬厚度
(1)缫剩茧数量
缫剩茧指解舒试验结束后,不能满足定纤试验所剩余的蚕茧,分为厚皮茧、中皮茧和薄皮茧三类(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国家标准按照缫剩茧茧层量占平均茧层量的比例对缫剩茧的类型判定做了明确规定,在进行解舒率计算式需要对各类缫剩茧按照不同的系数进行折算,所以只有准确判定缫剩茧的类型和数量,才能保证解舒率指标的准确性。相关数据见表2:
表2 缫剩茧与解舒率对比表
(2)蛹衬厚度
蛹衬指蚕由外及里完成茧层后,在茧层内腔形成的松散柔软的部分。蛹衬厚度过厚时,记录添绪次数会明显减少,同样也会导致解舒率的偏高,相反,蛹衬厚度太薄时,记录添绪次数又会明显增多,导致解舒率偏低。
检验实践证明,解舒试验时应在保持试验规定纤度的前提下,按照缫剩茧数量较少,无厚皮茧、基本无中皮茧、有少量薄皮茧,蛹衬厚度适中的基本要求进行试验,将有效提高解舒率指标检测的准确性。
3解舒光折指标
解舒光折是耗用茧量与缫得丝量的百分比,是衡量上车光茧消耗的指标。公证检验采用自动缫丝测试仪设备后,在技术原理和机械构造方面与自动缫丝机基本一致,但在索绪和分离等装置方面不尽相同。另外,缫丝实际生产与实验室试验操作手法的不一致,导致公证检验结果与实际生产间存在差异。经过分析,对解舒光折产生影响的指标主要是煮缫丝胶溶失率、蛹衣率和绪丝率等3个指标以及对缫剩茧的折算。煮茧丝胶溶失率在实验室检验和缫丝生产过程中均可以通过工艺设计,将其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且基本一致的范围内。下面对蛹衣率和绪丝率以及缫剩茧折算对解舒光折的影响进行分析。
3.1设备构造
3.1.1索绪体
自动缫丝测试仪的索绪体为1个,共8把索绪帚,索绪体动作间隔时间为9.69秒,索绪锅与理绪盘相邻。自动缫丝机的每个车头有10个索绪体,每个索绪体有12把索绪帚,从索绪区到理绪区的距离约1.5~2.0米,索绪间隔时间根据工艺测试的解舒率,初始索绪(新茧)一般为9.5秒,中后期(旧茧)一般为26秒,由于车头的茧量较多,索绪帚与供试茧、供试茧与供试茧的摩擦力度和摩擦时间相比自动缫丝测试仪要大的多,这样,实际生产的绪丝率比公证检验要大的多,从而导致公证检验解舒光折指标小于实际生产。
3.1.2分离机构
自动缫丝测试仪和自动缫丝机在分离机构方面是类似的,均为圆栅式水流分离机构,其工作原理是落绪茧和蛹衬在水流的冲力下落到圆栅辊筒上,随着圆栅辊筒的回转被分离开。落绪茧和蛹衬分离效率的高低,决定于水流的冲力及出茧口的挡板与圆栅辊筒之间的相对位置,二者相比,自动缫丝机的水流大,薄皮茧易被水流压瘪而被分离出来,误分离现象比较突出。即使没有被误分离,薄皮茧在经过自动索绪、机理、手理后会变为蛹衬而无法继续进行缫丝。公证检验时对于误分离的落绪茧需试验人员手工分检,并重新进行试验,使公证检验的蛹衣率可以保持稳定且较低的水平。因此,自动缫丝生产的蛹衣率比公证检验要大,从而公证检验的解舒光折指标小于实际生产值。
3.2操作方法
按照桑蚕干茧公证检验解舒试验操作规程,公证检验样品到达后,首先数清供试茧粒数,试验人员手工理出有绪茧,将无绪茧倒入索绪锅进行索绪。实际生产过程中,煮熟茧直接进行索绪,再进行理绪,因此有绪茧会被重复索绪,导致自动缫丝生产时,绪丝率增大。
3.3缫剩茧折算
国家标准规定在解舒试验结束时,对缫剩茧要进行丝量折算,以反映样品的真实质量水平,减少试验误差。实际生产中的误分离出的各种落绪茧是不进行折算的,因此,实际生产解舒光折大于实验室检验。缫剩茧折算对解舒光折的影响见例2:
例2:某庄口桑蚕干茧,粒茧原量0.6896g/粒,供试茧粒数400粒,厚皮茧0粒,中皮茧3粒,薄皮茧22粒,屑茧0粒,生丝干量98.02g,生丝公量108.802g,缫丝粒数394.76粒,粒茧丝量0.27562g,换算丝量1.444g
解舒光折(缫剩茧折算)=0.6896 g/粒×400粒×100/(108.802g+1.444g)=250.2;
解舒光折(不折算)=0.6896 g/粒×400粒×100/108.802g=253.5
该庄口缫剩茧折算后与折算前,解舒光折相差3.3(公斤),折算后的光折小于折算前,而且,越是茧质差的蚕茧,其缫剩茧的粒数相对较多,折算值就大,因此实验数据与实际生产的解舒光折指标差异就越明显。
以上从上车茧率、解舒率和解舒光折等3项指标对公证检验和缫丝生产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减小差异的方法和措施。公证检验实施几年来,不断提高公证检验结果在缫丝生产企业的应用程度,加强公证检验结果与缫丝企业产品质量的相关性,使缫丝企业感受到公证检验的优越性,这是体现公证检验有效性,保持公证检验生命力的关键工作,因此,通过不断的数据积累和系统分析,减小或消除公证检验与缫丝生产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达到准确反映桑蚕干茧质量,指导和促进自动缫丝工业生产,提高我国茧丝绸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