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棉/粘纤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的方法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9日

 3.2.2两种试验方法测试棉/粘纤含量的比较

将两种标准贴衬布分别拆成纱线,人工混合成不同比例的棉/粘纤混合样品,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准确性试验(d值分别为1.02和1.03),所得数据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的准确性比较

3.3结果分析与比较

从表1中数据可知:方法一对棉纤维的损伤较小。而方法二棉纤维受损较严重。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方法一的6次试验之间的绝对误差相对比较大,尤其当粘纤含量较高时,因此方法一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而方法二的6次试验之间的差异不是很明显,且都明显好于方法一。

由表2可见,方法一中试验所得棉纤维含量都要高于实际值,说明该方法对粘纤的溶解不够充分。事实上,试验人员注意到,由于该方法仅在试验开头、结尾和中间各震荡1 min,因此很可能使得粘纤溶解不充分,所得数据不能精确地体现实际含量。方法二中,试验所得棉纤维含量都比较接近于实际值。

此外,试验人员根据经验发现,不同的棉质面料,其d值存在一定的差异。JIS L 1030-2标准中对d值有说明:当棉未精炼时,d值为1.03;棉精炼时,d值为1.01。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要获得较准确的含量值,需前期对不同状态的棉纤维d值有所探索、并累积经验,以便在计算时选用合适的d值。
4结论

1)试验表明,60%(59.5%)的硫酸法是定量分析棉/粘纤含量比较可行的方法,对于类似标准贴衬布的织物而言,参照AATCC 20A方法的棉纤维的质量修正系数为1.02,参照JIS L 1030-2方法的棉纤维的质量修正系数为1.03。

2)试验数据表明,参照JIS L 1030-2方法测得的数据误差比参照AATCC 20A方法所得的误差要小,且与真实值十分接近,因此该方法是目前应用化学溶解法检测棉/粘纤含量的理想方法之一。

3)从安全性和操作性来看,60%(59.5%)硫酸法的试剂配制方法比较简单,不存在有毒物质挥发,且都能在较短时间内提供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目前国标在测试纤维含量时,大多都参考了ISO标准的检测方法,但其中某些方法经实践证明并不完全适用,或者并不是最好的方法。相反有一些其他国家的检测标准,例如AATCC标准、JIS标准、BS标准等,反而提出了一些操作性强、准确性高的方法,需要检测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比较总结、分析探讨,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