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试验条件对纺织品甲醛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8日

1 引言

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各类纺织整理助剂中,如树脂整理剂、固色剂、黏合剂、柔软剂等[1]。但同时甲醛也是一种有害物质,长期接触甲醛含量超标的纺织品,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炎症,引起头痛、软弱无力、皮炎、皮肤过敏等症状,有些学者甚至认为甲醛还有致畸致癌的作用[2, 3]。为了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倡导绿色生活,欧美、日本等国家都出台了生态纺织品标准,提出了纺织品中甲醛的限量。我国也颁布了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纺织品中的甲醛含量进行限定。为了更好地控制甲醛的检测过程,本文参考了该强制性标准所规定的甲醛测试方法GB/T 2912.1-2009《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一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对甲醛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改进实验条件,为执行标准GB/T 2912.1-2009提供了一个更规范、更严谨的补充方法。

2 试验

2.1仪器和试剂

Cary 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美国瓦里安); ZHWY-110X50水浴恒温摇床(上海智诚);HYG—A气浴全温摇床(江苏培英);1200型HPLC/DAD(美国安捷伦)。

甲醛标准溶液,浓度为11.0 mg/L(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显色剂(纳氏试剂):在1000 ml容量瓶中,加入150 g乙酸铵,用800 ml三级水溶解,然后加3ml冰醋酸和2ml乙酰丙酮,用三级水稀释至刻度,用棕色瓶储存12 h以上。乙酸铵、冰醋酸、乙酰丙酮均为分析纯。

衍生化试液:称取0.05 g 2,4-二硝基苯肼,用适量内含0.5%(体积分数)醋酸的乙腈溶解后置于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2实验方法

分光光度法:按照国家标准GB/T 2912.1-2009进行实验。实验基本步骤如下:称取剪碎后的织物(1±0.01) g,置于250 ml的碘量瓶中,加100 ml三级水,盖紧盖子,放入(40±2)℃条件下萃取(60±5) min。取5 mL萃取液与5 mL的显色剂进行显色,用分光光度计412 nm波长下测定显色液中甲醛的吸光度值。如萃取液带色,将上述测得的吸光度值减去5 mL 萃取液与5 mL 蒸馏水混合后的吸光度值,作为最后的吸光度值。将测得的吸光度值对照标准甲醛工作曲线,计算出织物中游离水解甲醛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按照国家标准GB/T 2912.3-2009进行实验。实验基本步骤如下:取1.0 mL上述萃取液和2 mL衍生化试液混合均匀后在(60±2) ℃水浴中静置反应30 min。此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0.45 μm的滤膜过滤,供HPLC/DAD分析。以保留时间和DAD光谱图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本文实验选用纯棉织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样品存放条件、萃取方式、显色剂添加顺序和萃取液带色对甲醛测定结果的影响。在样品的存放条件对甲醛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中,将同一样品分成两份,一份密封保存于聚乙烯袋子中并外包铝箔,另一份直接置于外界环境中,将两份样品分别放置一定时间后进行甲醛含量的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样品存放条件对甲醛测定结果的影响

表1样品存放条件对甲醛测定结果的影响

标准要求在测试前将样品装于聚乙烯袋中并外包铝箔,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由于甲醛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本实验按1.2中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存放状态的样品进行萃取,测定萃取液的吸光度,吸光度值如图1所示。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密封保存的样品,其萃取液的吸光度值在72 h内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没有密封的样品由于暴露在流动的空气环境中,其中的甲醛挥发很快,72 h后甲醛的挥发量甚至超过了70%。因此,样品在检测之前一定要做好密封保存工作,否则将严重影响其甲醛测定的结果。

3.2样品的萃取方式对甲醛测定结果的影响

表2萃取方式对甲醛测定结果的影响

[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