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织物纱线捻度比较大,比较难溶解,必须溶够30 min,才能彻底溶解。否则虽然看不见粘胶纤维,但经显微镜观察,粘胶的溶融液体依然附着在棉纤维上,检测到的数据不够准确。此时,甲酸/氯化锌对棉纤维的修正系数d=1.05,测定数据见表6。
表6 6#试样棉纤维的d值
6 结论
以上数据都是试验测试出的结果,将其应用于已知比例的粘胶和棉的混纺物鉴别中都符合要求。此法也适合于莱赛尔和莫代尔与棉的混纺物,解决了以往那些在显微镜下看到粘胶(莱赛尔、莫代尔),溶解完后按FZ/T2910.6-2009规定的d值进行修正计算时造成的误差。
纺织品中粘胶纤维、莱赛尔纤维、或莫代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的鉴别中因为甲酸/氯化锌对两者的影响不是很稳定,偶尔也会出现难以预料的问题。同时该方法不适用于丝光棉,也不适用于混合物中的棉纤维已经受到严重的化学降解,也不适用于粘胶纤维、莱赛尔纤维、或莫代尔纤维中存在不能完全去除的耐久性整理剂或活性染料的情况,因而,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更准确的试验方法。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