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浅谈拒水拒油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功能检测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7日

拒油原理和拒水原理极为相似,都是改变纤维表面性能,使其临界表面张力降低,水和油与其产生较大的接触角,达到拒水拒油的目的,而又不影响织物的透气性。拒水拒油纳米服装就是利用纳米技术处理过的面料制成的功能性服装。目前常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涂层或浸渍,对纤维或面料进行表面处理,最终在织物表面形成一种功能性的涂层;另一类是利用化纤改性技术,将纳米材料作为添加剂加入到纺丝液中,复合纺丝,制备功能面料[1]。

目前市场上纳米服装局面混乱,鱼目混珠的“纳米”产品一哄而上,有些只是不透气涂层织物,引来众多的非议。如何鉴定纳米结构,评估和检测服装的拒水拒油功能,从而判定是否为拒水拒油纳米处理服装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本实验通过扫描电镜(SEM)鉴定织物表面的纳米结构,并通过测量液体在织物表面的接触角,沾水等级,拒油等级来检测纳米处理服装的拒水拒油性能,简要介绍拒水拒油纳米处理服装的检测。

1纳米结构的鉴定

确定是否具有纳米结构单元是判断该服装是否为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前提。目前纳米结构的表征方法有很多,如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扫描隧道电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小角散射法(SAXS)等等[2],但涉及到服装一类最终产品上,取样、制样方法一直是难题。结合试验条件,本试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织物表面纳米结构单元[3]。

仪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2 nm),哈氏切片器,镀膜仪(金属膜)。

在服装上的有效部位随机剪取5块5 mm×5 mm的试样,用镊子夹取试样固定在贴有导电胶布样品台上,将载有样品的试样台移至镀膜仪,镀膜为金属导电膜,膜的厚度宜在5~20 nm的范围内。然后送入扫描电镜样品室,抽真空直至可以进行电镜测试。

在使用扫描电镜测试时,每个试样随机选择四个区域进行观测,放大倍数以有利于观测纳米结构为宜。结构单元的短径≤100 nm则为纳米结构单元,结构的短径>100 nm则为非纳米结构单元。测试所有试样,并计算纳米结构单元总数和非纳米结构单元总数 

纤维表面附有较多纳米颗粒。部分纳米颗粒因发生团聚,颗粒直径明显大于100 nm。整个区域以直径≤100nm的纳米颗粒为主,完全符合纳米技术处理服装的要求。

2表面接触角测定

当一滴液体滴在织物表面上时,有可能完全润湿织物,在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有可能形成水滴状,液滴边缘与固体表面形成一个夹角θ,这个角就称为接触角。

当0°<θ<90°时,液体部分润湿织物,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液滴向四周扩散并渗入织物中,90°<θ<180°时,液体不能润湿织物表面而形成液珠,倾斜时液滴滚落。

要达到拒水的目的,就要使接触角θ越大越好。根据著名的Young方程:γS=γSL +γLcosθ,液体在固体表面形成的接触角和界面张力之间的关系可知,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不变,要达到拒水的目的,就必须减小固体表面张力或使固液表面张力变大[4-5]。

由于在纳米尺寸低凹的表面可以吸附气体分子,并且使其稳定附着存在,所以在宏观织物表面上形成了一层稳定的气体薄膜,使得油或水无法与织物的表面直接接触,纤维表面张力减小,水滴或油滴与界面的接触角趋于最大值,实现纤维织物拒水拒油功能[6]。

水的表面张力为72.6 mJ/m2,而一般油类的表面张力为20~40 mJ/m2,润湿能力远大于水,所以拒油的物质一定拒水[4],故这里只测量油滴的接触角。取5个样品,在同一个样品上不同位置测量5次,取平均值。然后使用标准洗涤剂按5A程序洗涤5个循环,再测试洗后织物表面接触角。

仪器:JC2000C1静滴接触角/界面张力测量仪,微量注射器,玻璃载片,A形全自动洗衣机。

试剂:食用油,标准洗涤剂WOB。

调整好仪器之后,通过垂直固定的微量注射器往织物表面上滴2~3 μL食用油,油滴未渗入织物中,在织物表面形成近似圆形液滴,见图3。冻结图像之后,计算每个油滴的接触角[7],结果见表1。

 

表1 油滴表面接触角

[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