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S—溶解,P—部分溶解,I—不溶解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木棉和棉纤维的化学溶解性能非常接近,相对而言,在高温条件下,木棉纤维的耐碱性要差于棉纤维, 耐酸性和耐常见有机试剂的性能则和棉纤维一致。
2.2.4 红外光谱法
因传统的溴化钾压片法样品制备较为费时,因此本文中采用ATR附件对木棉和棉纤维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了扫描
经对比可以发现,木棉和棉纤维的红外吸收光谱极为相似,在3340cm-1附近都有宽而强的吸收谱带,在2900cm-1附近有较弱的吸收谱带,在1030cm-1附近有尖锐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于纤维素结构中的羟基-OH伸缩振动,C-H伸缩振动和C-O-C伸缩振动,这是两种纤维红外吸收光谱中的共同之处,然而,木棉纤维在约1732cm-1处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吸收峰,该吸收峰反映了木棉纤维中木质素的非共轭羰基振动。利用该吸收峰可以对木棉和棉纤维进行鉴别。
2.2.5 纤维密度法
如3.2中所示,由于木棉纤维具有薄壁、大中腔的结构,因此其纤维密度要大大低于棉纤维,因此可以利用纤维密度差异来鉴别木棉和棉纤维。
将少量经石油醚萃取后的木棉和棉纤维烘干后,分别投入92%的乙醇溶液,可以发现木棉纤维浮于水面,而棉纤维则沉入水中[5]。
3 结论
木棉和棉纤维的燃烧特征、化学溶解性能非常接近,外观也非常接近,可以通过下列方法鉴别木棉和棉纤维。
1)木棉纤维的纵向及横向形态和棉纤维有很大的差异。木棉纤维的纵向较为光滑平直,没有类似棉纤维的“天然转曲”。横截面为薄壁、大中腔结构。
2)木棉纤维的红外吸收光谱中存在木质素所特有的非共轭羰基振动的吸收峰,位置在大约1732cm-1。
3)经过预处理的木棉和棉纤维投入92%乙醇溶液中,木棉纤维浮于水面,而棉纤维沉入水中。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