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带液率对耐光/氯化水复合色牢度的影响
按1.2节试验步骤,将试样在20mg/L的氯化水溶液中浸泡30min,去除多余溶液,带液率分别为60%、80%、100%、120%,研究其对纺织品耐光/氯化水复合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带液率对复合色牢度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织物带液率的不断增加,各织物变色程度均有所增加。织物耐光/氯化水复合色牢度对带液率的敏感度介于对氯化水浓度和浸泡时间的敏感度之间。
控制织物的带液率,虽然对织物纤维上结合水的量无影响,但随带液率增大,纤维毛细管中非结合水的量会随之增多。这部分增加的非结合水量比通过纤维膨胀增加的非结合水量多,因此加大了纤维毛细管水分子中有效氯向织物表面染料进攻的几率,致使织物变色程度进一步加重。
而4#粉红、8#酞蓝、11#石绿、14#桔黄等织物在带液率60%的情况下,变色级数已较低,说明染料易受到破坏,当大部分染料受到破坏后再增大织物带液率,变色程度亦不再发生变化。该现象与2.1节中的受氯化水浓度影响一致。
根据GB/T5713—1997、GB/T39922—1995、GB/T14576—2008等标准中均规定织物带液率为100%,结合国家标准并统一试验操作,确定织物带液率为100%。
2.4 光辐照量对耐光/氯化水复合色牢度的影响
按1.2节试验步骤,将试样在20mg/L氯化水溶液中浸泡30min,织物带液率为100%。将试样置于耐光机中曝晒,直至在420nm处的曝晒量分别达到规定辐照量[21、43、85、170kJ/(m2·nm)],研究光辐照量对纺织品耐光/氯化水复合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辐照量对复合色牢度的影响
由图4知,随着辐照量增加,织物变色程度均增加。除变色级数处于低水平的11#石绿色织物和变色级数处于高水平的16#黑色织物外,其它织物变色级数降幅均较大。如1#枚红色织物的变色程度由21kJ/(m2·nm)辐照后的4.153级降到170kJ/(m2·nm)辐照后的1.504级,下降了2.649级。
从图4可知,辐照量对织物耐光/氯化水复合色牢度测试的影响很大,是影响复合色牢度的主要因素。
参考AATCC16和GB/T8427—2008,确定辐照量为85kJ/(m2·nm)。
2.5 曝晒状态对耐光/氯化水复合色牢度的影响
考虑到现实情况,露天泳池中,在初始阶段织物为湿态,并受光照作用,而在后阶段为干态并受光照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试样浸泡氯化水后干湿状态对耐光/氯化水复合色牢度的影响。将试样(一个样品分2份)在质量浓度20mg/L的氯化水溶液中浸泡30min,带液率为100%,其中1份室温晾干。将晾干后试样和湿试样一起放入耐光机中曝晒,直至在420nm处的曝晒量达到规定辐照量85kJ/(m2·nm),结果见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