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当前,为了保障纺织品在穿着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许多国家和组织的技术法规都对纺织品提出了色牢度等级和甲醛限量要求。为了达到色牢度要求,纺织品在染色后通常要进行固色处理,以提高染色牢度,解决褪色和沾色问题。早期的固色剂由于含有较高的游离甲醛而导致皮肤发炎,甚至发生溃疡。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和大众安全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业界研发人员努力开发低甲醛或无甲醛的固色剂。关于化学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比较成熟的分析方法有碘量法、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34。、4一氨基_3.联氨_5一巯基.1,2,4一三氮杂茂(AHMT)分光度法J,以及液相色谱法等。由于液相色谱法对仪器的配置要求较高,而且有些固色剂是高分子聚合物,应用液相色谱法会堵塞色谱柱,对仪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故
本试验主要考察碘量法、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AHMT这3种方法在固色剂甲醛含量测定中的应用和限制,为行业内对固色剂中甲醛含量的监控提供参考。
1甲醛含量测定方法
1.1 AHMT分光光度法
1.1.1原理
甲醛与4一氨基_3一联氨-5一巯基一1,2,4一三氮杂茂(AHMT)在碱性条件下缩合,然后经高碘酸钾氧化成6.巯基_5一三氮杂茂[4,3-b]_s-四氮杂苯紫色化合物,其色泽深浅与甲醛含量成正比。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