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结论
(1)壳聚糖膜经乙酸酐乙酰化后可以得到N一乙酰化壳聚糖膜.
(2)N一乙酰化壳聚糖膜的平均厚度约10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N一乙酰化壳聚糖膜的表面光滑平整,而晶型Ⅱ的衍射峰最强位置在20.1°,晶型I为正交晶系,由于大量非晶组分在20.1°处有一较强的弥散峰,目前还不能用单一的晶系描述晶型II.[8]由图3可以看出,壳聚糖膜在11.4°、20.1°出现了2个较强的结晶峰,说明壳聚糖膜具有晶体结构.当壳聚糖与乙酸酐进行N一乙酰化后,11.4°、20.1°处的结晶峰强度基本不变,结晶度不变,而9.3°处的结晶峰更强,具有很高的结晶性,说明壳聚糖经过2种方法进行乙酰化后,得到的N一乙酰化壳聚糖部分变成了分子问力更强的甲壳素.通过红外图谱可以看出,在乙酸酐与壳聚糖反应过程中,乙酸酐与壳聚糖的—NH2发生了酰基化反应,在1555cm-1处生成了酰胺II带,即部分壳聚糖基团被还原为甲壳素.N一乙酰化壳聚糖膜的结晶度比壳聚糖高.
(3)壳聚糖膜经N一乙酰化后,膜的保水率降低,原因是壳聚糖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基团,未经交联的壳聚糖在水中易溶胀,经交联后,壳聚糖中的亲水性基团减少,溶胀度降低.采用方法1制备N一乙酰化壳聚糖膜过程中有更多的壳聚糖大分子被N一乙酰化.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