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N-乙酰化壳聚糖膜的红外谱图
0-H弯曲振动吸收峰现在l261cm-1处,l076cm-1和1028 cm-1处的平行谱带分别为C3,上二级羟基和C6上一级羟基的C—OH伸缩振动吸收峰..图2b、c中,在157 cm-1及896 cm-1处为壳聚糖的 (1—4)糖苷键特征吸收峰.图2b、c中,在l597 cm-1处未现明显的氨基9吸收峰,也无O一酰基的特征吸收峰(C=0≈1750 cm-1,C一O 1240 cm-1).说明酸酐与壳聚糖的一NH2发生了酰基化反应.酰胺I带≈1652cm)、酰胺II带≈1555cm)、酰胺III带(≈1326 cm-1)及C—CH3(≈1383 cm-1)的变形振动吸收峰强度增大,进一步证明了壳聚糖膜经2种方法进行N一乙酰化处理后,酸酐与壳聚糖均发生酰化反应形成产物N一酰基壳聚糖.
2.2.3 X一射线衍射
壳聚糖是一种易于结晶的高分子,有2种晶型,即晶型I和晶型Ⅱ,晶型I的衍射峰最强位置在11.4o,
图3 N一乙酰化壳聚糖膜的X一射线谱图
2.3 N一乙酰化壳聚糖膜的溶胀性
表2显示,壳聚糖膜经N一乙酰化后,膜的保水率降低.原因是壳聚糖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基团,未经交联的壳聚糖在水中易溶胀,经N一乙酰化后,壳聚糖之间互相交联,交联程度的增加会减少分子中的亲水性基团,因而会降低改性膜的水溶性、溶胀性和对水的敏感性,溶胀度降低.而经过方法1制备的N一乙酰化壳聚糖膜的保水率低于经过方法2制备的N一乙酰化壳聚糖膜,说明采用 方法1制备N一乙酰化壳聚糖膜过程中有更多的壳聚糖大分子被N一乙酰化
表2N一乙酰化壳聚糖膜的保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