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试验方案及数据分析
3.1不同方法标准对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
3.1.1试验方案
样品:随机选取匀质的针织布料一块。
方案:分别采用方法标准EN13758-1:2001、AS/NZS4399:1996、AATCC183-2010和GB/T18830-2009测试UPF平均值、样品的UPF值、T(UVA)AV和T(UVB)AV,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3.1.2试验数据结果及分析
表3不同标准防紫外线性能测试值的差异
由表3可知,AATCC183-2010测得的样品UPF值与其他三个标准存在明显差异;EN13758-1:2001和GB/T18830-2009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较一致;AS/NZS4399:1996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与EN13758-1存在轻微差异。原因主要是因为标准间的差异造成的,AATCC183-2010不要求对样品的UPF值进行修正,因此AATCC183-2010测试的样品UPF值与其他三个标准间差异较大;AS/NZS4399:1996采用的参照的日光光谱辐照度与其他三个标准不同,因此UPF平均值与欧盟标准和中国标准测试值差异较大[6]。
3.2不同仪器对抗紫外线测试结果的影响
3.2.1试验方案
样品:随机选取匀质的针织布料五块。
测试标准:GB/T18830-2009。
仪器选择:根据各检测机构常用测试防紫外线性能的仪器,选取Cary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cary100紫外分光光度计、uv1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种较常用的测试仪器。
方案:分别采用不同的仪器测试UPF平均值、样品UPF值、T(UVA)AV和T(UVB)AV,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3.2.2试验数据结果及分析
表4不同仪器防紫外线性能测试值的差异
本次试验选取的四种不同的测试仪器均满足标准GB/T18830—2009要求。由表4可知,不同型号的仪器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各国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标准中未对仪器型号做出明确规定,为了确保不同实验室间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比对试验时最好选用同一品牌的仪器。
4.结论
4.1 GB/T18830-2009与EN13758-1:2001在内容上基本一致;AATCC183-2010在试样的选择、数据的处理与其他三个标准存在明显差异;AS/NZS4399:1996在测试原理、制样、测试过程、数据处理上与EN13758-1:2001很相近,但其在调湿条件、日光辐照度E(λ)等参数的选择上有其鲜明的特点。
4.2 AATCC183-2010测得的样品UPF值与其他三个标准存在明显差异;EN13758-1:2001和GB/T18830-2009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较一致;AS/NZS4399:1996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与EN13758-1存在轻微差异。
4.3不同型号的仪器测得的抗紫外线性能存在明显差异。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