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胺纤维是以原料丰富的虾、蟹壳为原料,经脱钙、脱色和脱蛋白质后得到甲壳素,再经浓碱脱去乙酰基后成为甲壳胺,不同脱乙酰度的甲壳胺经纺丝后制成甲壳胺纤维。甲壳素、甲壳胺与纤维素
纤维的化学结构十分相似,用甲壳胺制成的纤维是自然界唯一带正电荷的再生纤维,具有抗菌、抑菌性、吸湿透气性和生物相溶性,可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是新世纪开发的一种新型绿色纤维。由于甲
壳胺纤维价格昂贵,对其定性鉴别,目前还没有列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本文采用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溶解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对甲壳胺纤维的鉴别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粘胶、竹浆纤维及羊毛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较为实用、快速有效的鉴别方法。
1试验
1.1材料
试验选用100%纯甲壳胺纤维,纤维规格
1.45 dtex×38 mm,外观呈白色,光泽好,手感柔软、光滑。羊毛,粘胶,竹浆纤维。
1.2试剂
硫酸、盐酸、硝酸、甲酸、N,N一二甲基甲酰胺、氢氧化钠、碘、碘化钾、无水乙醇、石蜡油、胶棉液等。
1.3仪器
Cu-II型纤维细度分析仪(北京和众视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Nicolet islO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iTR附件(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哈氏切片器等。
2结果与讨论
2.1燃烧法鉴别
燃烧鉴别法是利用各种纤维的化学组成不同,燃烧特征的差异来鉴别纤维的种类。方法是取一小束(约重50一100 mg)纤维试样着火燃烧,仔细观察纤维燃烧特征和残渣的形态、颜色、软硬程度,同时
嗅其产生烟雾的气味等。甲壳胺纤维和竹浆纤维、粘胶纤维、羊毛的燃烧特征见表l…。
从表1可以看出,甲壳胺纤维接近火焰如同化学纤维熔缩,接触火焰燃烧时,像烧铁丝一样发红,并且保持形状不变的独特现象,离开火焰自灭,如羊毛纤维的特点,并有轻度烧毛发腥臭味,残渣形态如粘胶、竹浆纤维呈细而柔软的絮状。由此可见,甲壳胺纤维的燃烧性兼有了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的特征。
2.2显微镜观察法鉴别
显微镜观察法是利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纵向、横向截面形态,根据纤维形态特征的差异来鉴别纤维[2].纵向制片:将纤维手扯伸直平行,抽取少量置于载玻片上,滴上石蜡油,覆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纵向形态;截面制片:将整理好的适量纤维,嵌于哈氏切片器凹槽中,用火棉胶凝固,用单面刀片切取10—30斗m的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横截面形态。考虑到鉴别方法的实用性,本文利用工厂常用的Cu—II型纤维细度仪和配套标准PC接口的图象采集卡及图形采集软件,直接从PC机上采集纤维的纵横向形态图片,其形态特征的文字描述见表2,形态结构图见图1~4。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