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增白剂ER(C.I.荧光增白剂199)呈非离子性,不溶于水,产品有粉状和液状剂型.因生产企业、纯度及用途不同,分别称为荧光增白剂ER330%、OBK、JH、JH—l、HD—l、NT一1、CPS、PS—l、ER一1、BSB一2、SER、ERA、HDT一1、HER一1等,国外也有多个商品牌号.荧光增白剂ER化学性能稳定,应用性能优良,可与次氯酸钠、双氧水以及还原性漂白剂同浴使用,对阳离子柔软剂稳定,并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高温不泛黄)及光稳定性.经其增白的制品洁白、自然,可用于涤纶、涤纶混纺、锦纶、醋酸纤维的增白,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涤纶纤维最理想的增白剂之一.其粉状产品对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制品具有很好的增白效果,能明显提高产品档次,在涂料行业也广泛使用.近年来,该产品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产量逐年增加.在HG/T2590—2000<<荧光增白剂ER>>产品标准中,用于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是增白强度和色光,这些指标模拟实际应用的条件,可以充分反映产品的质量,但存在检验周期长、人为因素影响大、不方便产品的标准化加工等缺点.本文结合荧光增白剂ER行业标准的修订[1-2],对采用紫外吸收控制荧光增白剂ER产品质量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
1 紫外吸收测定法
紫外吸收是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增白剂试样的吸光度A,再换算成质量浓度10g/L,用10lnm比色肌测得的吸光度,通常用 表示.它可以很好地反映荧光增白剂产品中的有效成分,已成为控制荧光增白剂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控制荧光增白剂产品质量的3种测试方法(荧光强度、吸光度、紫外吸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