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涤纶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其优点是机械强度高、耐磨、耐酸碱、化学稳定性强、不易霉蛀等[1]。低聚物是涤纶生产过程中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在缩聚反应中形成的低分子量副产物,其平均含量达到1%~3%,大多在纤维内部。低聚物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易聚集和结晶。染色过程中,低聚物从涤纶内部迁移到纤维表面,引起染料富集于低聚物,而低聚物粘附在纤维表面,会出现染料色点、色花等现象,影响手感、外观。低聚物沉积在设备的不同部位,易形成难于去除的污垢,使得织物染色时易产生缸差,同时还限制了正常的液流速度,导致染色不均匀,重现性差。涤纶染深色特别是黑色时,低聚物的影响更为显著,是染厂中常见的问题。此外,低聚物在织物表面形成“浮色”,对涤纶织物的色牢度有一定的影响。去除低聚物可采用几种方法:降低染色温度,清洗设备,高温排液,还原清洗和染色助剂等[2]。本文采用不同的工艺处方染色织物,并在相同工艺升温曲线下探讨低聚物去除剂的应用效果。
1材料和仪器
织物:常规涤纶织物。
药品:分散黑,分散剂NNO,三氯甲烷,低聚物去除剂,冰醋酸。
仪器:红外线小样机,datacolor测色配色仪器。
低聚物去除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一定的耐酸碱性,适宜于涤纶高温染色,也可作高温匀染剂使用。
2染色处方及工艺条件
利用相似相溶的原理,在涤纶纤维高温染色时加入低聚物去除剂,使得低聚物自纤维内部向表面扩散溶出,抑制染液中低聚物再次沾污纤维表面,提高低聚物在染液中的分散稳定性。
采用不同的工艺处方来染色织物,在相同的工艺升温曲线下比较三种工艺处方对涤纶低聚物去除剂的效果。
工艺1(不加去除剂)
分散黑(o.w.f.) 3.5%~4%(owf)
分散剂NNO 0.5g/L
冰醋酸调节pH值 5~6
浴比 1∶50
工艺2 在工艺1基础上加低聚物去除剂
工艺3 在工艺2基础上进行
还原清洗还原清洗处方为:
氢氧化钠 2.5g/L
保险粉 4g/L
浴比 1∶50
上述工艺的染色工艺曲线见图1。
3采用测色仪定量分析织物的光亮度
1931年,CIE(国际标准照明委员会)建立了一系列表示可见光谱的颜色空间标准,目前业界最常用的是CIE Lab色空间。CIE Lab色空间以L值表示颜色的明度,a值表示颜色的绿红值,b值表示颜色的蓝黄值。对两种颜色进行比较时,可以通过这两个颜色的L、a、b差值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差别。
取上述3种工艺处理的织物放在datacolor测色配色仪器下进行测试,比较其光亮度,结果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