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温度/℃ 60
洗涤时间/min 45
浴比 1∶10
1.3 四种有机硅柔软剂的应用性能
1.3.1 织物柔软整理
柔软整理处方 将有机硅柔软剂乳液稀释至质量分数为20%。
整理工艺 一浸一轧(浴比1∶20,轧余率70%~75%)→预烘(100℃,3~4min)→焙烘(150~170℃,3min)
1.3.2 织物性能测试
手感 用手触摸法评定整理织物的柔软性和滑爽感,最佳为5级,未整理织物为1级。
白度 参照GB/T8424.2—200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相对白度的仪器评定方法》标准在白度计上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纯棉织物对有机硅柔软剂的吸附性能
用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试四种氨基有机硅柔软剂模拟洗涤后在纯棉织物上的吸附量,如图1所示。
图1 有机硅柔软剂在纯棉织物上的吸附量
由图1可知,氨基改性且支链结构比较复杂的有机硅柔软剂SL-1688在棉织物上的吸附量最大;其次为氨基改性而侧链结构比较简单的有机硅柔软剂DC-949;氨基改性、无侧链的有机硅柔软剂TAS和聚醚氨基双改性的有机硅柔软剂SLM的吸附量大致相当。
结合这四种有机硅柔软剂的结构可知,有机硅柔软剂结构中的氨基含量越高,极性越强,氨基官能团在硅油中的分布越均匀,乳液粒径越小,越有利于在纤维表面上的吸附,吸附量也就越高。聚醚改性的有机硅柔软剂由于分子极性小,又有好的水溶性,整体比氨基改性有机硅的吸附量低。有侧链且侧链结构较复杂的有机硅柔软剂SL-1688比侧链简单的DC-949和无侧链的TAS吸附量高,且含有极性基团的量越多,吸附量也就越高。
2.2 有机硅柔软剂对轧辊的吸附性能
四种氨基有机硅柔软剂模拟洗涤后在轧辊上的吸附量,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