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竹原纤维和竹浆纤维鉴别方法的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2日

竹原纤维属天然纤维素纤维,是指竹子通过制片搅碎后,经高温蒸煮,去除果胶、糖分等,经半脱胶、消毒、干燥等物理方法制成的。竹浆纤维属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是以竹材制成的竹浆粕,将竹浆粕溶解制成竹浆溶液,然后通过湿法纺丝制得的纤维。因不同的制备工艺,两者的形态结构及性能有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形态及化学性能试验,以进一步对竹原纤维和竹浆纤维的鉴别进行探索。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

竹原纤维由东华大学提供;竹浆纤维由上海天竹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器皿

CYG-055DI型纤维细度测量仪;哈氏切片器;载玻片与盖玻片;棕色试剂瓶等。

1.3 试验试剂

氯化锌-碘试剂配制:66g氯化锌充分溶解于33mL蒸馏水中,待冷却到室温后加入6g碘化钾,搅拌均匀,加入几颗碘粒,然后置于棕色瓶中避光待用。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氯化锌-碘试剂法

竹原纤维属天然纤维素纤维,而竹浆纤维属再生纤维素纤维,两者因其自身结构差异,其耐酸稳定性有所不同。氯化锌-碘试剂显弱酸性,是一种显色剂。在此,我们提出采用氯化锌-碘试剂分别对竹原纤维和竹浆纤维进行处理,并借助纤维细度测量仪动态追踪观察纤维颜色及外观形态的变化。取几根纤维置于载玻片上,滴两滴氯化锌-碘试剂,盖上盖玻片,置于纤维细度测量仪的载物台上观察。

 

竹浆纤维在氯化锌-碘试剂作用下,1min时没有出现变化,如图1(a)所示,随着时间的延长,竹浆纤维逐渐呈墨绿色,且出现膨胀,约在20min后纤维表面的沟槽及棱子逐渐溶解,纤维逐渐变细,如图1(b)所示。竹原纤维经氯化锌-碘试剂作用后,纤维呈淡淡的蓝青色,30min内纤维外观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如图2(a)、(b)所示。两种纤维素纤维经氯化锌-碘试剂处理后出现了明显不同的特性,这与其两种纤维的结晶度不同有关,已有文献报道[1]竹浆纤维的结晶度低于竹原纤维,结晶度高的竹原纤维内部空隙小,分子难以渗透进入纤维内部区域,因此,氯化锌-碘试剂对竹原纤维处理的影响较小;相反,结晶度相对比较低的竹浆纤维内部空隙比较大,分子也比较容易渗透进入纤维内部区域,纤维经氯化锌-碘试剂处理后出现沟槽及棱子溶解现象。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