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图2和图3得到,除了5号试样外,其他4种试样的离散系数都随着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显示人为因素的减少,现出了明显的递减规律。说明方法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了测试数据的稳定性。方法三下所有试样的平均波纹数的离散系数和平均悬垂系数的离散系数,相较于方法一、方法二,都有了显著性的降低,因而方法三消除试验初始条件影响的效果最为明显也最为有效。
文献7指出织物在测试前,除重力外不施加任何其他因素,则织物的悬垂形态几乎没有波动,试验的重复性最好。但是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要保证所有测试试样的初始条件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却又是非常困难的。例如,测试前总是要用手把织物试样放到支撑台上,不可避免手的随机性接触就是一个很难克服的外部因素。所以,考虑外部因素的介入,同一块织物试样可能会出现多种悬垂形态,这主要表现在织物的波纹数、悬垂面积等方面的差异。本研究分析得出:方法一,试样的每次重新放置,人为因素较大地影响了数据的重现性,再加之初始条件的不统一,从而使得所得结果的稳定性较差;对于方法二,本文研究所用试样都为轻薄型,在高速旋转过程中能使试样完全飘起,因而可以较好地消除因人为摆放而导致的外力影响,但是每次试样的重新放置又会导致初始条件的不统一,继而会出现数据的稳定性,并不是很理想的情况;方法三则是通过每组实验中测试次数的增加,使得结果数据会趋于一定的稳定,这符合统计学规律,虽然每组测试的初始条件与方法二存在一样的问题,但多组测试的平均值还是可以很好地保证数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这也为悬垂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3结论及展望
a)人为因素所致的外力作用以及初始条件的不同对于织物静态悬垂形态图及其相关数据有着较大的影响,应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数据稳定性的情况。
b)通过试样的高速旋转以及完全静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外力对于悬垂测试的影响,但是初始条件的不统一是本文三种方法共同的缺点。而方法三则通过多组测试,以及每组测试中重复多次取样,使得各组测试的数据可以趋于某个稳定值,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c)方法三需大量重复的测试,在实际的研究与应用中会受到实验时间与试样种类的制约,应用价值受一定的限制,而且每组测试的重复取样次数还需进一步探索。可利用正态分布理论通过测试次数的不断增加,来找到测试数据趋于稳定的测试次数临界值。
d)本研究中对于所有的试样都采用了相同的旋转速度,而轻薄类织物和厚重类织物通过旋转完全飘起的程度不同,这也会导致各自所受的外力不同,因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不同种类试样所需的不同转速,来完善织物静态悬垂系数的测试方法。总的来说,目前对于织物静态悬垂测试方法还没有一个既简便又可以消除外力因素影响,同时又可以统一初始条件的好方法,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研究。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