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测试方法对织物悬垂性结果的影响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4日

1.3.2方法二

将试样放入测试箱体按标准测试法一样的方式将试样固定在托盘上,关上箱门,打开旋转按钮,使托盘加速旋转,当速度达到最大转速100r/arin,使托盘持续旋转3min,再均匀减速到静止,试样静置2min后进行静态悬垂形态图的采样,得到输出数据,将试样拿出箱体。均匀抖动试样后再次放入测试箱体,以同样的速度和时间旋转并静置,然后拍摄第二幅静态悬垂形态图,每个试样如此重复1O次,并分别记录所需的数据。

1.3.3方法

将试样放人测试箱体并将其固定在托盘上,以方法二同样的速度使其旋转,当速度达到最高时,同样持续旋转3min,再均匀减速直到静止,将试样静置2rain后拍摄静态悬垂形态图,得到输出数据后,试样不拿出箱体,继续以上述同样的速度旋转,同样的时间静置,再次拍得第二幅静态悬垂形态图,如此重复1O次,记录下所得的相关数据,接着将试样拿出箱体,至此为试样的第一组测试。均匀抖动试样后再次放人测试箱体,重复第一组测试方法,如此重复5组。

2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三种方法测得的5种试样的静态悬垂形态图及其悬垂形态参数,以波纹数为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图1显示了每种试样在三种方法下波纹数与测试次数之间的变化关系。由图1可见,5种试样在方法一下测得的波纹数有明显的波动性,所得数据的重现性较差。方法二测得的波纹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中5种试样在方法二下波纹数的值出现的最高频数分别为4、6、6、6、5,也就是说最高频数所对应的波纹数在方法二测试中重复出现的比率分别为40,60,6O9/6,60,50。这一数值反应了所得数据的稳定性与重现性,但对于进一步的悬垂性研究,其数据仍然显得不够理想。方法三所得数据为各个试样进行5组测试,每组测试重复10次取样所得。由图1中的各折线图可知,每个试样在5组测试中刚开始所得波纹数具有一定的波动性,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各组测试所得的波纹数趋于某个固定值,偶尔会出现较小的波动。这说明使用方法三,所得波纹数的再现性会随着各组测试中重复次数的增加而变好,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方法三尤其是大量试样的测试与研究时显得较为繁琐。

离散系数又称变异系数,是衡量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当进行两个或多个观测值变异程度的比较时,如果度量单位与平均数相同,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单位或平均数不同时,需采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来比较。本文中三种方法所涉及的总测试次数不同,因而在计算离散系数时选用后者。图2和图3分别显示了5种试样在方法一、方法二和方法三下波纹数和悬垂系数的离散系数。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