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测试 >

一种微生物降解苯环的酶活测试方法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4日

1.4.2配制底物溶液:

根据待测活力的酶或菌悬液的催化条件,配制底物溶液;所述的催化条件是指3-4g/L磷酸二氢钾和6-7g/L的磷酸氢二钠作缓冲溶液,维持体系稳定的pH值=6.8-7.0,最后加入含苯环的底物,包括对苯二甲酸或原儿茶酸等,配成1-2g/L的溶液。

研究表明,在所述催化反应液中,加入1-3g/L的酵母浸出粉作有机氮源,可有效催进微生物对碳源的消耗速率,从而提高酶活。

1.4.3催化反应:

将底物溶液和酶液预先分别加热到各自最适反应温度(例如37℃),然后将底物溶液和酶液混合为反应液,在最适反应条件是指温度,转速振荡培养器的转速等,例如:37℃,200r/min下,使之发生催化反应,并开始计时,经过催化反应设定的时间,例如30min后,取出反应液,迅速高温灭活,检测底物浓度的变化;

1.4.4测定反应液中的苯环含量:

将上述催化反应前后的反应液稀释相应倍数,例如50-100倍,使其吸光度在所述线性方程范围内;稀释后的反应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测试反应前后的吸光度,并根据所述线性方程计算反应前后的底物浓度。

1.4.5计算微生物降解苯环的酶活:

在本发明测试方法中,酶活的定义是:1ml酶液或菌悬液,在1min时间内,降解1μmol含苯环物质中的苯环,定义为一个酶活单位U/ml。依据下述公式(1),计算获得微生物降解苯环的酶活:

酶活U=△C/M/△t×103      (1)

(1)式中,△C表示催化反应前后反应液中底物的浓度变化,单位为g/L;M表示底物的相对分子量,单位为g/mol,△t表示催化反应时间,单位为min;103为各个量的单位与规定酶活单位之间的校正量。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标准曲线

采用磷酸盐缓冲液(3g/L磷酸二氢钾和7g/L的磷酸氢二钠)配制浓度分别为1,2,5,10,20,30,40mg/L的对苯二甲酸溶液(标准溶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对所配制的对苯二甲酸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在240nm,然后在240nm波长下,测定所述不同浓度的对苯二甲酸溶液的吸光度,对应浓度-吸光度绘制的曲线图(参见图1),找出其线性拟合度达标(拟合度达到0.99986)的浓度范围为1-40mg/L,拟合得到线性方程(2):Y=0.08342+0.07584×X,其中X代表对苯二甲酸浓度,Y代表紫外吸光度,线性方程(2)用于计算对苯二甲酸降解过程中苯环含量的变化。

 

采用磷酸盐缓冲液(4g/L磷酸二氢钾和6g/L的磷酸氢二钠)配制浓度分别为1,2,5,10,20,30,40mg/L的原儿茶酸溶液,全波长扫描,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在250nm,在250nm波长下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吸光度,对应浓度-吸光度做出曲线图(参见图2),找出其线性拟合度达标(拟合度达到0.99971)的浓度范围为1-40mg/L,拟合得到线性方程(3):Y=0.07613+0.07579×X,其中X代表原儿茶酸浓度,Y代表紫外吸光度,线性方程(3)可用于计算原儿茶酸降解过程中苯环含量的变化。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