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丁腈橡胶改性
2.1 合成改性
丁腈橡胶是制造纺纱胶辊的主体材料,其优点有:①耐油性好,具有强极性,对非极性和弱极性油类和溶剂有优异的抗耐性;②抗静电好,具有半导体性能,体积电阻率等于或低于半导体材料的体积电阻率1010Ω?cm数量级,是目前橡胶中惟一的半导体料,可制作抗静电制品;③耐热性和耐老化性能较好,氰基吸电子性能较强,使丙烯基位置上氢比较稳定,故耐热性和耐老化性能随—CN基团含量增加而提高。随棉纺行业的发展,对纺纱胶辊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普通丁腈橡胶己很难适应,需选择合成改性特种丁腈橡胶作主体材料才能满足使用要求,它在原有的丁二烯、丙烯腈单体中引进第三特种单体改性共聚合成。第三特种单体基团活性较高,和特种交联剂生成离子型交联键,同时硫磺在双键生成共价交联键,对整个大分子网络有两种交联键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特种丁腈橡胶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丁腈橡胶极性,大幅度提高硫化胶静态机械和动态机械综合性能,明显改善硫化胶功能特性。
2.2 有机高分子材料并用改性
丁腈橡胶并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同样能显著改善硫化胶的结构性能和功能特性,针对性应用有机高分子改性材料,可满足产品特殊性能设计,弥补丁腈橡胶先天不足之处,是纺纱胶管配方设计中的重点技术。
2.2.1 并用原则
并用组份必须具备相容性,共混物应达到均相共混体系。
2.2.2 并用方法
a)熔体共混:熔体共混通常所称机械共混,在开炼机、密炼机经一定温度、时间、熔体粘度等工艺条件控制下,将有机高分子材料混入橡胶。
b)熔体和溶液共混:将有机高分子溶于自身溶剂中,然后在开炼机、密炼机经一定温度、时间、熔体及溶液粘度等工艺条件控制下共混,待溶剂离析后便可得到均相共混物。
3 粉体助剂表面改性、预处理
粉体表面改性、预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对粉体物料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地改变粉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以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3.1 改性、预处理方法
a)物理改性:利用无机物或有机物对粉体表面进行包覆以达到改性的方法。
b)化学改性:通过表面改性剂对粉体颗粒表面进行化学反应或化学吸附的方式完成。
c)机械力化学改性:其实质是表面化学等改性方法的促进手段,激活的颗粒极易与周围的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机械力化学效应。
d)预处理:是将粉体首先进行表面改性,再加入到基体中形成复合体的方法。
3.2 交联、活性、促进剂表面改性、预处理效应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