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用户需要了解的信息
用户需要了解的有关纺织用含氟化学品的信息,已不仅是价格、性能、整理外观,以及急性危害(如皮肤刺激或水生毒性)等方面,还要包括产品组分、危害和毒理性,对工人、消费者和环境的暴露值、暴露风险等一系列定量数据,以及环境特性的有关规定(包括降解产品的数据)。这些数据提供了一种含氟化合物纺织品能否安全使用的基本判断(图3)。
3 产品组成
纺织用氟化合物通常为含氟聚合物(作为活性组分)的水系分散液,在加工时需要加入表面活性剂或有机溶剂。因此,了解含氟化合物所含的具体原料和杂质及其检测方法非常重要。
一般,残留原料和杂质含量检测范围在“mg/kg”级。含氟调聚法、ECF、含氟聚醚和氟化氧杂环丁烷产品的杂质和残留原料各不相同。
未反应残留原料和杂质的特性及数量非常重要。对于某些产品,如低浓度的全氟羧酸类[PFCAs,如PFOA和全氟己酸(PFHxA)〗,或者全氟烷基磺酸类(PFAS,如PFOS和全氟丁烷磺酸)会与副产物发生副反应。残留的原料,如氟调聚醇或全氟烷基磺酰醇可能降解生成全氟酸。目前已公布了一种有效的基于氟调聚产品PFOA和残留原料定量测定的方法,但是,对ECF、含氟聚醚和氟化氧杂环丁烷产品原料和杂质的定量检测方法尚未公布。
PFOA以阴离子形式溶于水,已检测到其在全球江河包括大海中均有微量存在,这意味着无论是否是化工产品,含氟化学品都会痕量(如以μg/L级)存在PFOA。因此,产品供应商应该提供每种产品的化学特性和定量成分数据。早在2007年,杜邦公司一条商业化生产工艺,可以去除>97%的痕量PFOA及其同系物,以及Zonyl系列含氟调聚物产品的直接前驱体,其数值低于目前颁布的分析方法规定的2 mg/L的定量限值。
当向检测实验室提交含氟化合物产品、织物或成衣时,最好能索取其采用的检测方法及方法有效性的报告。检测方法描述了样品准备和分析操作的步骤,有效性报告则提供文件证明测试样品(如产品和织物等)和被分析物(如PFOS、PFBS和PFOA等)的方法是在定量分析范围内。
4 产品危险性
产品危险性(即毒性)是接下来需考虑的因素。纺织厂、品牌店和零售商需要向含氟化合物供应商了解其所提供的产品、原料和降解产品的毒理学数据。毒理学研究指出这类化学品对人体(如口腔、皮肤和呼吸系统)和环境潜在的暴露途径,并设计和建立各种暴露途径可观察到的毒性剂量(以mg/kg·d表示)。其剂量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的效果往往远高于人体暴露的量。所有化学品超过一定量都会积累毒性,因此,化学品的危险性(即毒性)总是以暴露量评价来评估其潜在风险。对哺乳类动物进行“重复暴露剂量”的研究可以为危险评估提供定量依据,因此其研究极为重要和有价值。危险评估设定了一个对人体没有影响的定量值,一般以mg/kg·d表示,通过与评估的人体暴露值比较来评估一个产品的风险,即安全性。表1显示了毒理学研究有助于了解产品的危害和对危险进行评估。目前已发布了含氟调聚醇和一种含氟调聚氨基甲酸乙酯的重复暴露毒性。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