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Elite紧密纺牵伸上罗拉装置结构特点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7日

1.1  联接壳体A由原来的一件改为上、下壳体两件,由原“敞开式”改进为“密封式”。一是将齿轮传动副全部密封于其中,减轻’了齿轮清洁维护工作;二是间接与轴上的定位圈B和齿轮形成迷宫式密封,替代了轴承内的密封件,以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

1.2  Pos.2上罗拉胶辊外径较改进前增大很多,能完全遮盖异型管吸风口,有利于保护纱线经过吸风口的集聚效果。

1.3  齿轮传动副由两传动齿轮及一过桥齿轮组成,各齿轮原为同等大小,现改进为变位齿轮:一是仍然保证Pos.2胶辊:直径加大后的牵伸比;二是延长齿轮的使用寿命。该装置中的过桥齿轮易拆卸、更换,选用特种塑料材料,大大降低成本,且有效降低两传动钢齿轮的磨损,保证齿轮寿命与轴承寿命。钢齿轮的尺寸精度要求虽然不高,但齿面粗糙度要求很高,是平稳运转、降低磨损、提高使用寿命的关键性指标。需经过特殊表面抛光处理,且要考虑成本,此为加工难点之一。

1.4  紧密纺牵伸上罗拉部件中的胶辊选用铝衬套表面不处理胶辊,胶辊表面粗糙度较常规增大,且表面粗糙度不匀率要求显著提高。经过集聚的纤维动摩擦系数大,胶辊表面粗糙度增大更有利于对纱线的握持、改善条干。光洁纱更宜显露纱线粗、细结等瑕疵,胶辊表面粗糙度的不匀率是影响纱线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高表面粗糙度均匀率是胶辊制作的难点之一。而选用铝衬套表面不处理胶辊是因其综合分散度高、小套差和“无”套差、内应力小,即利于表面粗糙度均匀率提高。

紧密纺牵伸上罗拉部件中轴承外圈外径精度要求更高,使得外圈与胶辊套差趋于一致,利于进一步减小套压时产生的内应力、表面粗糙度均匀率提高、控制压套后外圈内孔的收缩量。

该装置传动平稳、匀速率、等摩擦是其关键技术指标,国内已开发出多种类似的装置,但因达不到该装置的具体精度不能称其为紧密纺。

2  轴承游隙

细纱上罗拉轴承“游隙”是细纱纺纱厂与细纱机制造商探讨的焦点问题。国内广大纺纱厂普遍认为上罗拉轴承“游隙”(俗称“旷量”)是影响纱条不匀及产生机械波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纺纱厂丁腈胶辊制作间将“游隙”作为判断轴承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因此,一些轴承生产厂家利用这点诱导纺纱厂盲目认为“小游隙”甚至“无手感”游隙的上罗拉轴承即是质量好的轴承。

紧密纺牵伸上罗拉部件中的胶辊选用铝衬套表面不处理胶辊,在套压时虽然被称为“无”套差,但实际上为保证胶辊与轴承外圈的结合力存在0.03 mm~0.06 mm的套差。轴承外圈壁很薄,套差的存在必然导致套压后外圈内孔收缩变形,收小轴承本身的径向“游隙”。若轴承本身就制造成“小游隙”甚至“无游隙”套压胶辊后势必造成轴承转动不灵活或卡死,影响条干甚至造成废品。

 就此问题我们作了多次随机抽样及选压配试验,验证游隙收缩量,结论为轴承径向游隙减小到0.006mm时,即出现轴承转动不灵活的现象;轴承外圈内孔滚道处直径方向最大出现0.006 mm的收缩;因此,为保证轴承的正常使用,径向游隙不得小于0.006 mm,而该径向游隙已有明显的手感,更进一步证明“无手感”游隙的观点是不合理的。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