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易起球。粗纤维纺成的纱,单位面积内纤维根数少,露出纱和织物表面的纤维端较少;另外,纤维越粗,越刚硬,竖起在织物表面的纤维不易缠结成球。羊绒细度明显小于羊毛。
(3)纤维的卷曲度:纤维的卷曲多,纤维间抱合力大,摩擦增加,纤维不易游离到织物表面,也就不易起球。羊绒卷曲比羊毛少。
(4)纤维的截面形状:纤维的截面形状接近圆形的,纤维间抱合力小,较纤维截面形状接近三角形、多边形等异形纤维容易起球。羊绒纤维横截面为圆形。
(5)纤维强度、伸长和弹性:纤维强度、伸度高,弹性好的摩擦时不易磨断脱落,一旦起毛后,容易缠结成球。羊绒单纤强力大,且伸长和弹性比羊毛好。
(6)纱线的捻度:纱线捻度大,纤维间束缚紧密,织物起球程度降低。为了保证羊绒产品的手感和风格,羊绒纱线捻度比较低。
(7)织物的结构:针织物比机织物容易起球。
(8)织物的后整理加工和穿着洗涤的方式对织物的起球程度也有影响。
从原料方面分析,羊绒的细度为14.5~15.9微米、长度为30~40毫米、卷曲度表明为3~4个/分米,表明羊绒是细而较短且卷曲度比细羊毛小的纤维;羊绒纤维的横截面接近圆形;羊绒还是单纤强力较强、伸长和弹性极好的纤维。
从羊绒衫的结构等方面分析,羊绒衫属于针织物,而且为了使羊绒柔软滑糯的特征充分发挥,在后整理加工中,必须经过一道关键工序即缩绒工艺,此工艺的目的之一就是将羊绒中的部分纤维缩出来,覆盖在羊绒衫组织的表面,使其手感柔软,这样很容易使羊绒衫表面的绒毛相互缠结成球状。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羊绒衫少量起球是正常现象,产生的原因跟其原料性质、纱线捻度及织物结构等有很大关系。国际标准中对羊绒针织品起球也有明确规定,羊绒针织品起球级数一般不低于3~4级。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