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厂皮辊间和相关技术部门必须改进胶辊制作工艺,精心制作,严格维护保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胶辊的纺纱性能。
(1)轴承铁壳表面的处理
新轴承铁壳表面的处理应除尽防锈油后,用120#溶剂汽油浸泡12h以上,用细布擦拭干净后晾干。套制前一般用工业酒精再将其表面擦拭一次,确保表面洁净。
旧轴承铁壳表面的处理:首先清除沟槽中的灰尘、胶屑、油污及杂质,然后用120#溶剂汽油浸泡清洗,擦净晾干。套制前再用工业酒精将其表面擦拭干净,以确保压圆后胶辊内层能部分嵌于沟槽内,增加与铁壳表面的抱合力,以抵御运转中的横向冲撞力。
(2)套制与压圆整形
胶辊的套制与压圆整形质量,对降低成纱条干CV值及确保其稳定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工艺,必须精工细作。
套制:关键是力求胶辊圆周端面受力垂直或均匀,尽量减小胶管套制后两端面被挤压后的应力差异及圆周被扩张后的拉伸状况差异。特别是不能出现肉眼能看到的端面圆周出现斜边,以保证压圆整形时圆周应力的基本消除。
压圆整形:生产实践证明,胶辊套制后的圆周应力差异是绝对存在的,只是大小与部位不同而已。而胶管套制后消除应力差异的手段与方式只能是压圆整形。压圆整形时胶辊必须与压圆机的上下辊紧密接触,并力求受力均匀。往往有时胶辊上车运转后在较短时间内就出现了中凹、大小头及径向跳动现象,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胶管套制与压圆整形不良所造成。故一些先进的纺织厂皮辊间采用两次压圆整形工艺:一是套制胶管时的压圆整形;二是胶辊粗磨后的又一次压圆整形。每次压圆整形的时间控制在30s,必须是下辊转动后上辊较缓慢地下压。两次压圆整形基本能保证胶辊与滚筒三点接触在同一水平线上;操作时间的延长能较充分地促使外层大分子结构分布的均匀性或有序性,能使内层嵌于轴承铁壳的沟槽内,结合更加紧密;上压辊缓慢均匀地下压接触,提高了受力状态下胶辊圆周上的匀速运动等。
(3)胶辊的磨砺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