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纤维等高分子化合物是疏水性物质,是良好的绝缘体,导电性能极差,纤维在末加油剂之前,静、动摩擦系数都高,平滑性差手感粗糙,在纺织加工过程中由于纤维与设备、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摩擦后产生静电,这样使纤维与胶辊(皮辊)和罗拉相互吸引,当棉条、粗纱、细纱表面的纤维被吸动时,外表散乱而呈毛茸,飞花增多,严重时就有绕皮辊,梳棉破边,断条等现象。
合成纤维的带电,一般都是摩擦带电,因此减少摩擦是减少静电的有效办法。使纤维表面柔软平滑之后减少摩擦系数,因而在纺织加工中就减少了静电的发生。
在合纤上添加汕剂使纤维表面包上一层油膜,这样与棉花、羊毛等天然纤维外层腊质或油脂的性能一样,一方面减少及改善表面摩擦系数,因此减少了电荷的产生,另方面根据海尔公式只要表面电阻小了,就容易发生放电,纤维含水率越大则纤维表面电阻越小,放电越易,所以车间必须控制相对湿度,使纤维有一定回潮率,这样来提高导电性能,最后提高了可纺性。
消除纤维上静电的方法很多,而采用添加抗静电汕剂是经济而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抗静电剂能赋予纤维表面以吸湿性和离子性从而提高纤维的导电性,防止纤维带电。
静电的测定:有直接法即对电荷量或对电压电流等的测定;有间接法即对电阻的测定。目前对静电的测定均采用间接法即使用纤维表面电导度测定仪.测定时可以立即读出欧姆数。
在纺织加工中如果纤维表面电导度比电阻大于1×1010欧姆以上时纤维的可纺性极差,比电阻在1×108以下时可纺性良好。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