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卷绕成形应符合卷绕紧密、层次清晰不互相纠缠、便于退绕等要求,应尽量增大管绕的卷装容量,以减少细纱工序落纱和后加工工序的换管次数,提高设备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机械状态不良及操作管理不严而产生一些成形不良的管纱,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冒头、冒脚纱的产生及消除方法:造成冒头、冒脚纱的主要原因有:落纱时间掌握得不好;钢领板高低不平;钢领板位置打得过低;筒管天眼大小不一致,造成筒管高低不一;小纱时跳筒管(落纱时筒管未插紧、坏筒管、锭杆上绕有回丝、锭子摇头等);钢领起浮;筒管插得过紧,落纱时将纱拔冒等。
消除方法:根据冒头、冒脚情况,通过严格掌握落纱时间;校正钢领板的起始位置及水平;清除锭杆上的回丝;加强对筒管的维修及管理等,可以大大减小冒头、冒脚纱。
(2)葫芦纱、笔杆纱的产生及消除方法:葫芦纱产生原因主要是:倒摇钢领板;成形齿轮撑爪失灵;成形凸轮磨灭过多;钢领板升降柱套筒飞花阻塞;钢领板升降顿挫,或由于空锭(如空粗纱、断锭带、断皮圈、坏皮辊、试验室拔纱取样及其他零件损坏未及时修理等)一段时间后再去接头等因素造成。笔杆纱主要是由于个别某一锭子的重复断头特别多而形成的。
消除方法:可根据所造成的原因,加强机械保养维修,挡车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意加强对机台的清洁工作等等。
(3)磨钢领纱的产生及消除方法:磨钢领纱又称胖纱或大肚子纱。由于管纱与钢领摩擦,纱线被磨损或断裂,给后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其产生原因是:管纱成形过大或成形齿轮选用不当;歪绽子或跳筒管;成形齿轮撑爪动作失灵;钢领板升降柱轧煞;弱捻纱;倒摇钢领板以及个别纱锭钢丝圈选用太轻等。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