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耐斑滴色牢度的测定
测定纺织品上颜色耐酸、碱、水滴的能力。用滴管分别取 100 g/l的酒石酸、100 g/L的碳酸钠和蒸馏水滴在试样上,用玻璃棒轻擦使其渗透,形成一个直径约2O mm的斑点,干燥后刷去残留物,用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变色等级,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耐酸滴色牢度是活性翠蓝KN-G、活性橙K-GN>活性黄X-RN。原因与耐酸汗的原因相似,活性翠蓝KN-G与纤维结合的醚键耐酸,而活性黄X-RN和活性橙K-GN与纤维的结合键在酸性环境下容易水解。
耐碱滴色牢度活性橙K-GN >活性黄X-RN>活性翠蓝 KN-G。原因与耐碱汗原因相似,活性翠蓝KN-G与纤维是以醚键结合,该键不耐碱,在碱性条件下会引起活性染料与纤维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断裂,进而水解,碱滴还会使染料的活性基与母体染料之间的结合断裂引起褪色,加上该类染料的分子结构大,扩散性能很差,使得原样变色和白布沾色严重;而活性黄X-RN和活性橙K-GN与纤维结合的“染料~纤维”键在碱性条件下都很稳定,但相对来说前者差一些,并且分子本身易水解而后者分子活泼性不高又不易水解。耐水滴色牢度三者相当。
2.7 耐热水色牢度的测定
取40 mmX 100 rnrn试样3块,在正面缝合面积相同的标准白织物组成组合试样,将组合试样紧卷于玻璃棒上,形成一个 40 mm长的圆筒,用线松匀地系住,放人70℃热蒸馏水中,在回流条件下浸30 min,浴比为l:30。实验过程中组合试样始终浸没于水中,实验完毕后,取下试样,晾干后评定变色、沾色牢度级数,结果见表8。
配毛系统对其合法的操作人员使用分级操作机制,任何一个用户的操作权限由系统管理员分配。比如一般人员只能查询相关数据,配毛师可进行配毛操作,库管人员可根据配毛师提供的电子配毛单完成出库工作等。一个用户可拥有一个或多个与己相关的操作权限,这样可最大程度地保障数据的安全。
4 两种配毛软件比较
目前流行的有两种计算机配毛软件,一个是由澳大利亚开发的TOPMAKER,另一个是西安工程大学毛纺研究所开发的 “毛条之星”,两个软件比较见表l。
5 结语
计算机配毛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模型之上的软件系统,作为操作人员只需通过人机界面设定目标值,剩下的工作都由计算机完成。使用计算机配毛能为企业节约大量原料采购资金,并在生产过程中指导生产。计算机配毛软件已经开始在大、中型毛纺企业得到应用,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可以预计在今后的几年中,随着企业认识的深入,计算机配毛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得昆,臧衍乐,朱宝瑜,等.计算机配毛系统的研究[J].毛纺科技,2004,(9):5-9.
[2] 臧衍乐,张得昆,朱宝瑜,等.澳大利亚羊毛价格构成分析[j].毛纺科技,2004,(12):47-5O.
[3] Wang Xun-gai.Fibre diameter and its variation after blending[A].Proceedings of the 3 China Wol Textile Conference[C].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4] 孙焕纯,王跃方,柴 山.多变量、多约束连续或离散的非线性规划的一个通用算法[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26(10):1168,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