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挂花
在正常纺纱过程中,当我们发现某根粗纱渐渐下垂,纺纱张力明显比别的粗纱小时,若停车,将该纱管的下部退绕几圈然后将纺纱部位粗纱向上引出,此时会发现引出的粗纱上带出一簇棉纤维,状如松鼠尾巴,俗称“棉老鼠”,这种形态的纱疵我们称为“挂花”。挂花会引起粗纱下垂或断头,但若进入粗纱较易发现,其产生的原因往往由假捻器或不锈钢管内壁的缺陷造成,当引出粗纱即带出“棉老鼠”者,往往为假捻器缺陷,更换假捻器后即可根除;如果“棉老鼠”在引出端之下的若干长度,则通道的内壁缺陷即在管口以下的若干长度,此时需要对该锭锭翼的通道进行清洁或打磨抛光,除去该管壁上的污垢或缺陷,若处理后仍发生挂花,则此锭锭翼可向锭翼制造厂提出更换。
2、 积花
在纺纱过程中若发生停车,在开车时会发现多锭甚至全部粗纱出现纱疵,纱疵的形态有的小如绿豆,有的大如毛毛虫,长达数厘米,该纱疵由黄色的短绒及灰尘组成。这种积聚在粗纱通道下管口处的由短绒尘杂组成的纱疵,我们称为“积花”。积花造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与所纺粗纱品种,空气中含尘浓度、不锈钢管内壁粗糙度等因素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闭式悬锭锭翼的结构特性所确定。由伯诺里方程知:理想气体在重力场中作恒定流动时,沿流线单位质量气流体的位能、压能及动能可以互相转换,但总和不变。单位质量流体的伯诺里方程为:P/ρg+Z+V2/2g=常数,当流场中两截面高差不大时,则可将上式简化为:P/ρ+V2/2=常数。
高速回转的悬锭锭翼其粗纱通道出口处与空气的相对速度很大,以粗纱卷装直径为150mm的锭翼为例,锭速1000r/min~1600r/min,其下管口与空气的相对速度达9.2 m/s~14.8m/s,如此高的动能必将转化为粗纱通道上管口处的压力能,因此闭式悬锭锭翼工作时在粗纱通道上管口即假捻器处形成负压,即使没有粗纱进入,高速回转的悬锭锭翼总是不断将包含尘杂的空气吸入粗纱通道,空气中的短绒、尘杂在下管口处由于离心力及水力粗糙管的影响而积聚在管壁外侧,当运转中的粗纱机因故停机后再次开动时,此积聚物在重力及骤然启动产生的振动力作用下,落下随粗纱进入卷装形成积花纱疵。
积花纱疵在车间含尘浓度大、短绒含量较高的普梳纺纱中较为严重,而在精梳及棉、化纤混纺的纺纱过程中几乎不出现。国外普遍使用的闭式悬锭锭翼结构与我国相同,但较少报道积花纱疵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规定车间的棉尘浓度(mg/m2)远远低于我国,如:美国为0.2、英国为0.5、德国为1.5、意大利为1.0。据有关资料介绍,实测我国不同地区棉纺织厂并粗工段空气含尘浓度一般为5 mg/m2左右。部分厂为降低电耗减少车间换气次数使含尘浓度大大升高,而部分民营企业仓促上马甚至没有空气调节系统,人进入车间半小时后头上便是一层“棉网”,在这样的条件下采用闭式悬锭锭翼的粗纱机其积花纱疵更为严重。
积花纱疵的防治:一是要求锭翼制造厂进一步提高不锈钢管内壁的光滑度,使其从水力粗糙管变为水力光滑管,此时流体不产生漩涡,避免短绒和尘杂在出口处形成积聚。二是采取应用“不断吸入、连续排出”原理的防纱疵压掌,使管口处积聚的棉尘能随粗纱连续排出,不集中就不会形成纱疵。三是定期清洗粗纱通道,保持通道光滑无污染,则积花纱疵一般可免于发生。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