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用纱除了按现行标准要求强力、条干、纱疵等常规指标以外,特别需要现行标准规定以外的一些新的符合针织产品和针织生产所需要的特定指标。
1、线外观不匀
目前普遍采用的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测试的是测量区内一段纱条的体积或质量的平均值。它和纱线外观不匀之间有相关,但在CV值相差1%范围内和黑板条干相关不尽如意。基于CCD技术的电子黑板即纱线外观不匀检测仪能获得和人工黑板一致的结果。由于排除人为因素影响,其结果更加稳定可靠。对于针织物而言。随着针织内衣外衣化,时尚化的必然趋势,对布面条干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从满足终端用户的要求出发,针织纱的外观不匀比质量不匀更为重要。
在纱线加捻过程中,由于捻度分布不匀,粗的纱段捻度更少,细的纱段捻度更多,造成纱线直径粗细差异加大。这种直径差异在电子黑板检测时,更为敏感。在检测混纺纱的条干不匀时,由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纤维的电介常数不同,电容式的检测结果是纱条的重量不匀和纤维混合不匀的综合结果,对于针织常用的色纺纱尤其采用原液染色的化纤与棉混纺色纺纱,由于原料的电介常数差异较大,电容式的测试值往往偏大。不能反映纱线条干的真实变化。
2、态张力条件下的纱线断头数
针织机上纱线编织成圈时处于高速运动中,由于纱线和成圈机件、织针、沉降片等之间存在包围角,从而导致纱线在弯纱点产生较大的张力,这是导致断头的主要原因,试验表明,纱线在磨擦条件下的动态强力要比静态强力低得多。纱线断头会造成针织疵布和降低生产效率。因而静态的强伸度试验不能客观地作为评价纱线编织性能的指标。最好能用动态恒张力并带有金属磨擦装置、模拟纱线编织状态的仪器,给出纱线在每2万米中的断头次数,这个指标比常规的纱线强力更直接地反映纱线的可编织性。
3、纱线对金属的磨损性指标纱线与成圈机件的高速磨擦是造成织针或沉降片疲劳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织针、沉降片失效,即降低生产效率,又会提高织造成本。如何评价纱线对成圈机件的磨损,也是针织工作者关注的一项指标。在高速运动的纱线并施加张力的条件下,测试被磨金属丝的断裂寿命,并以纱线通过长度表示,可以作为评价纱线对金属磨损性的指标。国外学者曾研究过不同厂家的气流纺,不同的转杯速度,纺制成的纱的对金属的磨损性,数据表明,它们之间确实存在差异。高的达到5500米,而低的只有4500米,金属丝就被磨断。当纱线上蜡或混纺纱线中的化纤中含有消光剂等化学物质时,纱线对金属的摩擦性都会发生变化。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