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紧密纺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0日

1、首先要更换或者检修不灵活的吊锭,并重新调试吊锭高低,顶部的压簧全部放开,保证粗纱退绕灵活,防止粗纱意外伸长,甚至断粗纱,造成跑单纱。同时公司为节约成本,将不灵活的吊锭拆下自己进行维修。

2、皮圈上吊问题,经分析后笔者认为,由于所使用的工艺参数属于临界工艺,造成前区牵伸力和握持力的关系紊乱,上下皮圈之间摩擦阻力大,牵伸不顺畅,引起了皮圈上吊,造成大量皮圈拉断而引起断头,后来做了大量的后牵伸和钳口大小试验,在稳定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地放宽后牵伸工艺,才解决了皮圈上吊及由此引起的断头问题。

3、大纱落纱断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经分析认为是由大纱落纱时锭速太低引起的,锭速低,单位时间内纺纱长度短,而钢领下降速度不变,这样,就产生了尾线太短、被下降的钢领板拉断的现象。大纱落纱时锭速越低,拉断的纱越多,通过调换升降齿轮由18T改为24T后有效地解决了此类问题的发生。

4、出硬头也是经常发生的现象,经分析认为,由于粗纱单根定量减小,对皮辊的表面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皮辊—旦中凹,将出现牵伸力的极大波动,当小于握持力时,将出现断续的出硬头情况,影响生活稳定。因此,刚开始铺车时,有必要同时更换新回磨皮辊,并重新根据使用情况,制定新的皮辊保养和回磨周期。

5、钢丝圈飞圈太多,尤其是刚换钢丝圈车台,跟踪后发现,原用的钢丝圈属于中弓型钢丝圈,重心高,纺纱通道太宽,在钢领上容易脱掉,造成飞圈,因此,试用了重心低、纺纱通道比较窄的更适合纺高支纱的圈型,同时在钢丝圈磨合期内,将锭速系数下调0.05个点,最终飞圈多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6、细纱接头是产生短粗节的主要原因,粗纱、并条的接头是产生长粗节或长细节的主要因素。降低细纱断头率,减少并、粗接头是减少接头纱疵的关键。

7、适当增加纱线捻系数。实验证明,当捻系数约为420时,纱线断裂强度达到最高值,继续增大时,断裂强度减小,而断裂伸长率随捻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捻系数的确定最终还要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定。

8、粗纱定长要统一,细纱集体换粗纱,有效避免单根粗纱喂入,同时还减少接头纱疵的产生。

9、细纱挡车工减少看台面,勤巡回检查,发现单根粗纱纺纱,必须把管纱挑出,另插空管纺纱,跑单纱的纱管交由专人处理。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