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品种
|
条干CV%值`
|
千米细节个·km-1
|
千米细节个·km-1
|
千米棉结个·km-1
|
黑板结杂粒·g-1
|
CJ18.2Tex
|
12.25
|
1.3
|
17.0
|
32.90
|
4.2
|
T/CJ65/35 13Tex
|
14.36
|
13.71
|
63.25
|
58.30
|
6.32
|
T/C65/35 13Tex
|
16.29
|
33.0
|
287.37
|
207.12
|
14.0
|
3.1后固定盖板的梳理效能
(1)对喂入锡林针面的纤维和棉束进行预分梳,增加了梳理度,使进入主梳理区的棉束减少减小,减轻锡林盖板的梳理负荷,减少了纤维束在梳理区的搓擦现象,从成纱质量来看,对粗节改善最为显著,其次为棉结。
(2)能均匀锡林面负荷,改善梳理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稳定。
(3)随着锡林、盖板齿密的增加、齿高的减少,采用后固定盖板能有效地保护针布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3.2 前固定盖板的梳理效能
(1)细致梳理,提高梳理机一次梳理能力,适当降低纤维转移率,提高了棉网中的单纤维数量,棉网清晰度有明显改善。
(2)对千米棉结改善最为显著,其次为千米粗节,同时黑板结杂也有一定降低,尤其是有害大棉结降低显著。
(3)由于针齿机械分梳强制性及气流均匀分布(沿固定盖板针齿排列方向)的诱导作用,使得生条中纤维的取向度、伸直度有明显提高,带来的实际效果是在同样的质量情况下,精梳落棉可减少1-2个百分点,落棉含短绒率提高3-5个百分点;在同样的工艺条件下,普梳产品头道并条可减少棉结10-15%。
4、固定盖板与刺辊、锡林、盖板、道夫针布的相互配套问题
刺辊、锡林、盖板、道夫针布的选型及配套问题不再赘述,仅对固定盖板的选配原则作简要阐述。
(1)固定盖板选配应考虑的主要因素。齿密N,工作角a及安装的方便性、长期工作的可靠性及同其他针布的相互作用问题。为叙述方便,分别用下标1、2、T、C、F、D代表后固定盖板、前固定盖板、刺辊、锡林、盖板、道夫。
(2)进入后固定盖板的纤维和棉束,已受到刺辊锯齿的分梳,故N1应大于NT,但因经刺辊分梳后的棉束大小差异较大,故N1过大易造成纤维损伤及固定盖板针面充塞纤维,根据纤维逐步分梳的要求,N1应小于NF,即NT <N1<NF。
(3)进入前固定盖板的纤维,因受到锡林盖板的细致梳理,已基本呈单纤维状态,为了充分发挥前固定盖板的分梳效果,N2应大于NF,同时考虑到向锡林转移顺利,不引起充塞,N2应大于NC,即NF<N2<NC。
(4)α1、α2的大小,直接影响分梳效果和自洁能力(不充塞纤维),一般为700 —850,当锡林针布针齿密、工作角小、握持抓取能力强时,α1、α2选择较小为宜,以提高分梳效果,否则,应偏大掌握。
(5)安装调整方便,长期使用可靠。
(6)配套实例:(略)
5、结语
(1)采用固定盖板提高了梳棉机的梳理潜力,使得在高产情况下,对稳定质量具有“自调”作用,是提高产质量的有效措施。
(2)后固定盖板对降低粗节、棉结有积极作用,前固定盖板能明显改善棉结及粗节。更重要的是采用固定盖板后提高了纤维的分离度,取向度及伸直度,为后道工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造了良好条件。
(3)加装固定盖板后,对梳棉机工艺做出合理调整是保证成纱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4)固定盖板的选用必须结合其他分梳元件的情况进行综合配套,仅仅依靠固定盖板而忽视其他分梳元件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5)加装固定盖板是提高梳棉机装备水平的重要措施,应积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