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梳理机和气流作用去除山羊原绒中粗毛、死毛和皮屑杂质的加工过程。绒山羊的被毛中包含两类纤维,一类是粗毛和死毛,另一类是生长在被毛底部的细绒毛,即通常所称的山羊绒。每年春季山羊脱毛之际,用特制的铁梳从山羊躯体上抓取的绒毛称为山羊原绒。洗净的原绒经分梳后得到的山羊绒,是纺织工业的优质原料。
山羊绒分梳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专门工艺。约在20世纪初英国开始研究取得成效。中国在50年代开始研究,最早曾用罗拉梳毛机和圆型精梳机加工,精梳机的落毛即为山羊绒。以后,研制了各种山羊绒分梳机,利用粗毛、绒毛和皮屑、杂质的不同特性,在罗拉梳理过程中使之相互分离,获得山羊绒。70年代研究成功运用盖板梳理方法去除粗、短纤维和杂质的分梳新工艺。山羊绒分梳有三种作用:①离心惯性力作用:粗毛粗而长,质量比绒毛大数十倍,且刚性大,呈挺直状,它与绒毛或金属的摩擦系数小,所以在梳理时一般粗毛易于突出针面,不易被针握持,因此高速回转梳理机件针面上的粗毛在离心惯性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下很易抛离针面而落下,而绒毛则因柔软卷曲易被针握持。抛离针面的粗毛和杂质,可利用另一针面或去粗刀予以除去。②拔取作用:由于粗毛质量比绒毛大,在高速回转针面上的粗毛受离心惯性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在针面上的翘角(纤维与针面的切向夹角)比绒毛大,所以粗毛突出针面较高,利用拔毛罗拉将突出针面较高的粗毛拔走。③气流作用:因离心力作用而抛离针面部分的绒毛,可利用去粗刀处气流作用使之回收,从而大大减少落物中绒毛含量。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