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纺织技术中心 >

棉纱上蜡的作用

来源:中国纺机网编辑部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9日

在针织过程中蜡被用作纱线润滑剂,为了减少由于与大量金属传递点及针接触产生动磨擦力的影响,纱线必须上蜡同时减少与纱线接触的金属部件的磨损.

事实上纱线是蜡的载体,纱线将蜡颗粒带至每个接触点并储存在该处,在这些点处形成一层腊膜,使纱线滑动更自如,也就是磨擦减少.磨擦力越小,纱线所受张力越均匀,从而减少断纱,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

上蜡量小,磨擦系数也降低,但纱线断头率增加.

最佳上蜡,磨擦系数及纱线断头率均减少到最小,又未过多上蜡.

过度上蜡,会造成磨擦系数增大,造成污染(蜡与纤维,灰尘及污物混合产生污垢从而磨损针及金属部件),使纱线断头率增加.

实际上准确确定用蜡量以达到最佳效果的规律及参数比并不存在,因为它取决于许多不同因素:纱线成份,支数,张力,纱线含水量,温度,上蜡后的加工条件,蜡的种类及其它.
在国产白石蜡中加人部分硬脂酸虽可降低成本,上蜡效果也有所提高,但仍不能解决筒子粘层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就不同品种石蜡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不同品种石蜡的蜡块硬度及含油量,调制出了适合出口针织蜡纱使用的石蜡.

进口蜡块熔点较高,能较好地适应热带地区高温要求.与58.国产蜡块硬度接近;含油率稍高.利于减少上蜡量,从而避免了筒纱粘层现象的产生.我们根据进口蜡块具有的性能特点对国产蜡块配料进行了改进.因国内市场很难购买到58'以上石蜡,我们就在国产58'石蜡中分别加人3%,5%,10%的75'地蜡制成蜡块进行试验.加5%地蜡的蜡块效果较好,国产石蜡加地蜡后,熔点并没有改变,但改变了其原来的分子结构.国产石蜡分子属于絮状结构,比较松散,而地蜡又称微晶蜡,分子结构属于针状结构,紧密细致.二者混合后,使其分子结构变得较紧密,外观更加细腻,含油量增大,硬度增大.含油量和硬度的增大对上蜡量的减少极为有利,是解决简子粘层问题的关键.

[1][2]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